早在1984年,山西省薊縣仁祖屯的瓦宮被毀時,考古人員就在女媧雕像下發現了遺跡,用黃絹包裹,裏面寫滿了木制的字母。?木信?墨跡寫道:?大明鄭德十五年(1520),金山寺被天火焚毀,皇帝遺骨流於此。十六年,橫梁豎起。?皇帝遺骨先流?。明朝的墨書記載叫這個人骨?皇帝的遺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皇帝女媧的遺骨。
2011年,考古人員在山西省薊縣進行調查。救援?經整理,發現戰國、漢唐、宋元、明清、民國時期遺物291件(套),在瓦宮積土中發現2100-900年前祭祀的人頭骨、木函碎片、獸骨等。這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的考古遺跡。
隨後,北京大學C14同位素測年得出結論,成人頭骨距今6200年,在山西省薊縣仁祖屯天女媧宮雕像下發現明代當地人的書法碑文2011?皇帝的遺骸?,可能屬於傳說中的史前?三皇時代?什麽事?皇帝?骨頭。?
此消息壹出,震驚了考古界,引起專家們炸開了鍋,紛紛表態。專家認為,在漫長的母系社會中,女媧起初是原始氏族的名稱,也是氏族首領的名字,不只是壹個女媧,而是壹代又壹代的女媧。在木信的題字裏?皇帝?簡而言之,可能是女媧的某壹代,也可能是最後壹代,這是女媧對母系社會首領崇高地位的追求。所以這個遺跡無疑是明朝人相信的?皇帝?骨頭。?
關於女媧的蛇形形象,專家給出的答案是女媧是人,不可能是蛇形的。這種蛇形的形象只是後人對圖騰的崇拜和想象。根據考古遺址、遺物和彩陶圖案提供的史前人類與洪水抗爭及其生殖崇拜的信息,其歷史文化根源在於原始母系社會女性崇拜的傳承。蛇不僅生命力頑強,生殖能力也很強,這源於史前人類對生殖的崇拜。所以女媧的後代被塑造成蛇的形狀。
我從來沒想過在山西發現的女媧遺骨可能真的是真的。真的沒想到,原來神話裏的人物並不都是騙人的。女媧的蛇型後代,也來源於古人崇拜圖騰的想象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