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明天就可以見到妳丈夫了。多喝水,壹定要多喝水,打起精神,閉著眼睛睡覺。”24歲的江蘇南京女孩小楊,正躺在病床上,用手機和另壹個病房的母親視頻通話。她剛剛從母親那裏得知,她的父親和叔叔要來馬來西亞看望他們。
小楊裹著繃帶,臉腫了。但是她壹直安慰她媽媽。小楊是在沙巴沈船事故中獲救的20名中國遊客之壹。
小楊回憶說,她和母親28日上午從亞庇的壹個碼頭乘船去海灘周圍的島嶼遊玩。大約40分鐘後,船突然拋錨了。然後有人發現情況不妙。"水開始進入船艙後部。"
隨著船艙裏的水越來越多,大家開始壹個接壹個地跳海。“我們剛下水的時候,很多人都慌了。壹些人開始哭泣,壹些人仰望天空,質疑上帝,”小楊說。回想起來,她覺得這樣做其實很不明智,“因為會消耗很多體力。”
大家很快發現哭是沒有用的,於是開始耐心等待幫助。求生的本能讓大家在水裏互相牽著手,圍成壹個圈。“因為大家都知道,如果我們在壹起,生存的幾率會更高,”她說。“其實大家都很害怕,但如果大家都在身邊,就不會那麽害怕了。如果妳壹個人在海上漂流,我想沒人能待那麽久。”
抱團的力量激勵了所有人。他們做了很多嘗試,有的試圖搜索手機信號,有的試圖尋找附近的島嶼。“其間有好幾次,我們聽到了過去的聲音,大家都拼命往那個方向遊,”小楊說。
小楊回憶壹名同車乘客。這位她口中的“優秀”母親,不僅在事發後組織大家自救,還鼓勵大家說:“不想死就要努力!”
小楊說,母親的女兒也很堅強。她可能只有三四歲,但從始至終都沒有哭過。她媽媽快死的時候,她自己也快沒力氣了,但每隔幾分鐘她都會問壹句:“媽媽,妳還好嗎?”而我媽的回答是“我很高興妳很好。”
“後來,年輕媽媽的救生衣破了。雖然大家真的不想放開她的手,但是沒有辦法。”說到這裏,小楊哽咽了。
漂泊在茫茫大海上,小楊和其他乘客堅信自己會獲救。“只要我們明天看到太陽,就會有直升機和很多船只向我們飛來,壹定會找到我們的。”
憑著信念,小楊和媽媽互相鼓勵,熬過了暴風雨,熬過了皮膚浸泡在海水中的痛苦。第二天傍晚,小楊和幾個人奮力遊向壹艘路過的船,引起了船員的註意,救了大家。
小楊說,獲救後,在前往哥打基納巴盧的途中,很多人還在懷疑上岸後會不會被留在岸上吊著,只好自己步行前往大使館。“後來發現大家都在等我們,我壹下子就放心了,”她說。
“非常感謝,感謝命運給了我們生存的機會。我還記得我被救的時候天上有兩朵白雲,很美,”小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