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壹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名叫於謙。他是明朝玄宗、英宗和景宗時期的大官。當時官場黑暗,貪汙受賄,行賄受賄屢見不鮮,於謙下定決心,不怕死,要在人間保持清白。他清正廉明,成績斐然。
據說於謙在做兵部侍郎的時候,曾經做過河南巡撫。當時的朝鮮宦官王鎮專制、驕橫、貪贓,無所不用其極。地方官員進京或北京官員被派出回京,都要向他獻上貢品和金銀珠寶等禮物。否則,他們將受到批評、攻擊和排斥。於謙早就對王鎮的違法行為非常反感。這次回京,有人私下勸他帶些絲帕、香菇刨花、線香之類的土特產?把它作為個人恩惠送給那些達官貴人。於謙聽了哈阿哈的話壹笑,隨即鋪開紙,寫了壹首詩:
絲綢、手帕、刨花、蘑菇和線香對民用有害;
風吹袖上天,免得說短話。
然後,不出所料,他什麽都沒帶就上路了。因此,“幹凈的手”這個成語經常用來形容正直和清廉。
《凈手英雄》是於謙。於謙(1398 5月13-1457 2月16)浙江省杭州市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明代名臣和民族英雄。
於謙敢於為民請命,嚴懲權貴罪犯,被排擠出局。百姓身邊都是官員,可見其官威;於謙是壹個穿著便服,瘦馬的官員。同事都不把他當謙虛清廉,反而說他壞了官場規矩。
於謙詩歌隱逸情懷的表達和慷慨悲涼的風格預示著詩歌氛圍的轉向。在臺閣體流行的高峰期,文人忌諱表達激烈的感情和悲傷的情緒,從而保持了其創作風格的優雅,以發揮其著名的政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