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流轉新政策;
1,加快土地權屬。
土地確權登記意義深遠,確權後將有利於土地流轉。明晰集體土地產權,加快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頒證,任務緊迫而艱巨。推進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是維護農民和土地流轉者權益、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現實需要。通過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可以有效解決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爭議,化解農村社會矛盾,依法確認農民土地權利,強化農民特別是全社會的土地產權意識,有助於在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有效維護農民權益。
2.規範土地流轉。
目前土地流轉存在農民自行流轉、鄉鎮審批備案少、口頭約定多、書面合同少等諸多問題。迫切需要盡快制定土地流轉政策,規範土地流轉程序。地方政府要逐步收緊土地流轉管理,規範流轉程序,完善合同管理,規範流轉合同,流轉期限不得超過第二輪農村土地承包期剩余年限。土地流轉糾紛壹旦發生,很難處理,缺乏法律保護。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近年來,各省市因土地出讓引發的糾紛呈逐年上升趨勢。
3.基本農田保護制度
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就是要嚴守耕地紅線,654.38+0.8億畝耕地紅線仍必須堅守,現有耕地面積必須保持基本穩定。在擴大耕地流轉、建設新型現代農業的新形勢下,國土資源部將繼續實施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同時探索新形勢下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政策創新,加大基本農田保護力度,堅持數量和質量並重,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4.搭建土地交易平臺。
隨著土地流轉制度的出臺,各地農地流轉試點加快,直接推動了農村產權交易所的建立,搭建了農地入市平臺,建立了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管理服務機構,發展了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建設了縣、村兩級寬帶網絡信息平臺,及時準確地公開了土地流轉信息,加強了采集, 整理、歸檔和保管流轉信息,及時為農民提供土地流轉政策咨詢和土地登記。
5.推進城鎮化。
允許轉戶農民在自願的基礎上,通過市場流轉方式流轉符合面積的承包地、房屋和宅基地,取得財產。這將解除農村勞動力進城落戶的後顧之憂。雖然城鎮化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線之壹,但目前宅基地管理仍停留在城鄉二元結構的思維框架內。農村宅基地流轉的主體可以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其他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城鎮居民。從產權平等的角度來看,限制農村宅基地流轉的主體範圍是沒有正當依據的。
6.土地承包權抵押貸款
農村耕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解決了大農戶因短缺無法滿足規模化種植需求的問題,有效解決了大農戶發展的“瓶頸”問題,促進了農業產業集約化經營。而且有助於農業金融機構探索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加快建立農村現代金融體系,促進農村體制機制創新,完善農村農地流轉市場和健全農業風險保障機制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
7.城鄉統壹的建設用地市場
農地入市有兩個前提。必須是經營性建設用地,第二必須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針對違法違規問題,政府應改革征地制度,規範征地程序,建立科學多元的征地補償制度、保障和就業制度。農業財富創造者也希望通過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城鄉土地流轉的統壹交易服務平臺。
建立公平、公開、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價格主要由市場決定的機制,建立城鄉統壹的建設用地市場。他還表示,城鄉二元結構是城鄉發展壹體化的主要障礙。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