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會有壹些沈降,所以如果控制不好,可能會造成房屋不均勻沈降,出現裂縫。通常的方法是在挖掘隧道時通過向土壤中灌漿來控制它。
然後就是震動的問題,主要是舒適性問題,幾乎不涉及安全性。但會影響到地上建築中的精密儀器。精密儀器,尤其是光學儀器,對這個非常敏感,周圍的地鐵基本就完了。對於普通居民來說,表現就是少數房屋可能會有震動和不適。不是失控,只是看花,不花錢就做。比如上海地鐵10號線自己做了軌下隔振,這個影響很小~
在規劃地鐵線路時,會優先考慮現有的城市規劃道路,這樣可以避免拆遷和投訴下穿住宅或商業建築的問題。然後,如果線路走向與道路沖突,必然導致高層建築下穿,通常會采用隧道開挖方式(可以用機器直接從地面挖,不用從地面挖),以增加隧道埋深,軌道會盡量通過減震避免對上部結構的影響。如果只是路過高樓,也可以在這裏建壹個地鐵站,通過加固做壹個通道與大樓連接,方便增加客流。
有時候確實不可避免的要從建築物下通過,甚至有時候極端情況下需要從原建築物的樁下通過,所以不得不拆除原樁進行位移。處理方法是在地下合適的位置繼續往下壓樁,然後按照設計荷載做壹個吊梁,把原來的樁承載在後來做的吊梁上,再做壹個地鐵的拱形隧道。
另外,日本立交橋跨樓,重慶輕軌跨樓~設計合理又舍得花錢,什麽都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