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位於廣州越秀區。1983年6月南越王墓出土。該博物館是在墓葬原址的基礎上建成的,主要展示南越王墓原址及其出土文物。與其他博物館相比,它的吸引力在於“絲玉衣裳”這件寶貝。南越王的絲綢玉衣是迄今為止中國出土的最早的壹套形制完整的玉衣,非常值得壹看。另外這個博物館是在墓原址上建的,所以裏面有南越王墓。
博物館東面是三層的綜合展覽樓,北面是兩層的主展覽樓。這三座建築由周圍的回廊連接成壹個整體。全館10展廳。館內的常設展覽有文物展和瓷枕展,偶爾也有臨時展覽。
文物展是博物館的主體,主要是南越王趙琪墓中出土的文物,墓中出土了1萬多件各種隨葬品。展覽分為五個單元:文帝金印、正室之寶、墓中殉難、禦庫之寶、丁之食。
隨行的藏品中有大量的玉器,如藍寶石牛角杯、十壹套玉器配件、五十八件玉劍擺件等。,這些都是漢玉中的重要發現。在玉器珍品中,有“絲綢玉衣”、“高足杯”、“龍鳳玉佩”等。玉佩,有龍鳳圖案,是壹種裝飾性的玉,出土於墓主人的右眼,用青花玉雕成。玉佩分為兩個圓圈,內圈刻有壹條遊龍,外圈刻有壹只鳳凰。其形狀圖案被選為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會徽。
除了玉器,文物展中還有印章、金銀器和青銅器的展示。寶藏是金印、銀盒和虎節。“溫蒂興Xi”和趙恒余音共同證明了墓主人的身份,虎節是古代調動車馬的象征。
瓷枕展就是展示瓷枕。它按年代和窯口展示了不同的瓷枕,反映了陶瓷枕的起源和繁榮。其中壹大半是楊永德夫婦捐的,壹* * *就有400多塊。這些枕的年代從唐代到元代,多為宋金時期,釉色艷麗,造型多樣。唐宋以來北方產區以河南、河北為主的窯口。
玉衣又稱“玉匣”,是漢代帝王、高級貴族臨死時穿的衣服。漢族人迷信玉,認為玉衣可以防止屍體腐爛。目前國內出土的完整玉衣有十幾件,南越王的絲綢玉衣是國內最早的形制完整的玉衣。南越王的絲線玉衣長1.73米,* *用了2291片玉,由絲線和麻布制成。
銀色盒蓋的主體呈扁圓形。蓋子和盒體通過錘模技術制成相對交錯的蒜頭狀凸起圖案。這種工藝、裝飾、造型是西亞古代波斯銀器的特點,與中國的不同。
高足杯被安放在南越王棺槨的頭部,形狀為三龍拱杯,南越王墓中有五色藥石,所以這個高足杯可能是南越王用來采集甘露、服用仙丹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