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陳太生論文信息

陳太生論文信息

“回到詩歌本身”,《楊紫茳詩歌雜誌》,2005年第2期

陳太生:從到梁,2011。

《走向綜合的批評理論與實踐》,《文學爭鳴》,2005(2)

從到梁——兼論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第二期,《文學爭鳴》,2004(1)。

文學文本與非文學文本的關系與界限——文化詩學的再認識,江西社會科學,2004(6)

《文學理論:擴展的邊界及其邊界》,河北學術期刊,2004(4)(新華文摘,2004年第19期)。)

梁論新詩的形式主義,文學理論研究,2004(5)

重建中國的文學經典——梁·《中西比較詩學》,載《中國文化研究》,2004(4)。

口語與文學語言:新詩的壹個關鍵問題,江漢大學學報,2004(6)

“詩人梁的詩心”,《荷花》,2003(5)

全球情境中的“東方”與“西方”——論中國文化現代性的四種空間類型,《社會科學》,2003年第5期

梁·《作為詩人的》,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2003(6)

“走向後現代的文藝”,福建論壇,2002(1)

“中國新詩的多重標準”,《詩刊》下期,2002(6)

“新歷史觀與重寫現代文學史”,《文學爭鳴》,2002(1)

從意象抒情到事件抒情,《詩歌探索》,2002 (1-2)

中國文藝復興的歷史與現實,《文藝報》,2002年,8,13。

先鋒藝術與先鋒精神,山花,2001(2)

在差異中建構――梁的新詩理論及其啟示,北師大學報,2001(3)

《走向文化詩學的中國現代詩學》,《文學評論》,2001(6)(新華文摘2002年第2期轉載)

巴赫金對話理論的人文精神,學術交流,2000(1)

《人文素養與人文教育》(署名司言),《東方》,2000年第2期

“真實”美學概念在20世紀中國現代詩學中的誕生,《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0(2)

意義生成、人文精神與文學理論的現代性,《文學爭鳴》2000年第3期。

作為人文學科的文學理論――文學理論的學科定位和未來發展,《文學理論學報》,1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文化研究:文學研究的挑戰和機遇,《文藝報》,2000年6月6日。

對話、激情與創造:文學理論的自我表達,《河北學刊》,2000年第5期

文學理論研究的新思路――評王壹川:“《文學論爭》,2000(6)

結構主義批評在中國,《文藝報》,2000年。12。五

生命的挽歌:旅途、愛情與死亡——讀《古詩十九首·采芙蓉江上》,《文史知識》第2期,1999。

死亡意識與魯迅的生命思想和文化思想,《魯迅研究月刊》,2000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