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二甲雙胍的五個原則
初期建議最低有效劑量為500mg/天,遵循“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大劑量”的原則,最大劑量不超過2500mg/天,給胃腸道壹個適應過程。其中,65歲以上的患者不應使用最大劑量來減緩二甲雙胍對胃腸道的反應。
對於普通二甲雙胍片(非腸溶片或控釋片),空腹或飯前服藥對胃的刺激更大。所以飯後或飯後服藥,可以在不影響藥物吸收的情況下,減少副作用。
定期監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糖、尿酮體,最好每半年檢查壹次腎功能,降低乳酸酸中毒的風險。此外,腎功能不全嚴重的患者不宜使用二甲雙胍。
二甲雙胍本身可以抑制乳酸異變成葡萄糖,葡萄糖會導致體內乳酸含量增加。如果患者有嚴重的腎功能障礙或低氧血癥,很容易在體內積累乳酸,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導致患者昏迷甚至死亡。
在很多患者體內,二甲雙胍在胃中溶解後,高濃度的鹽酸二甲雙胍粘附在消化道黏膜上,會對黏膜產生刺激,引起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癥狀。大部分患者在3-10天後會好轉,少數患者會繼續。
如果長期服藥後頭痛、胃腸道反應等副作用沒有緩解,應立即停藥,及時就醫,改用適合自己的降糖藥。
臨床上長期服用二甲雙胍可引起維生素B12缺乏,尤其是服用3年以上的糖友或老年糖友。缺乏維生素B12會引起貧血、神經損傷,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和老年癡呆癥的風險。如果糖友發現血清維生素B12低於150Pmol/L,說明已經發生了維生素B12缺乏,可以通過補充甲鈷胺來改善。
另外,如果同時服用其他藥物,也要註意避免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效果。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並註意監測血糖變化,隨時調整劑量。
所以糖友在選擇藥物時壹定要充分了解藥物的用法和特點,避免盲目性和誤區。如果沒有全面的用藥知識,建議在服用前詳細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