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輝在部隊基本沒什麽基礎。在攻打蜀國之前,他是北京的平民,做過吏部尚書。只是在攻打蜀國的時候,才被任命為鎮西將軍。其父鐘繇雖居第三位,但從未掌過軍,在軍中無根基。所以鐘會在軍中基本沒有私人權力。
更有甚者,鐘會在派軍去漢中的路上,因為路沒有鋪好,殺死了先鋒官儲旭的兒子許儀。雖然有殺將領、恐嚇將領的效果,但在軍官中肯定有反效果,認為鐘必不人道。鐘會的主要助手胡烈(騎摩托車將軍胡遵的兒子)顯然與他關系不好,最後帶頭反抗。
鄧艾也有類似的情況。永州刺史諸葛緒在平定吳、文欽(諸葛緒時任泰山縣令)叛亂時,曾與鄧艾合作。但在攻蜀之戰中,鄧艾曾希望中路軍諸葛緒與自己並肩作戰,被諸葛緒拒絕。
擴展數據:
司馬懿平陵之變後,淮南發生了三次叛亂,即王陵之變、吳之變和文欽之變、諸葛誕之變。因此,當司馬昭掌權時,他不信任任何全副武裝的大臣。
司馬昭起兵伐蜀,兵分三路,鄧艾、鐘會、諸葛緒各為壹路。奇怪的是,這次攻蜀,竟然沒有明確的統帥。官階最高的是鄧艾(征將軍,西部戰區司令),但主力是鐘會(真將軍,西部戰區副司令),諸葛緒(永州刺史)既不聽鄧艾的話,也不聽鐘會的話,最後被鐘會誣蔑,失去了兵權。
據《三國誌》記載:“眾軍皆召至蜀,司馬將軍皆有意賜節”。實際上,司馬昭親自擔任總司令,所有的三軍都聽命於他。
由於鄧艾在戰前多次反對攻打蜀國,還把自己的近臣司編(大將司馬、將軍府軍事總監、行政長史)以司馬的身份派到鄧艾的軍中,實際上是為了監視鄧艾。後來,當鄧艾不聽話時,卞氏向司馬昭報告了這件事。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