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熱愛學生。
(3)熱愛學校。
(4)熱愛妳所教的學科。
文化科學素養:(1)教育專業知識。
(2)教育基礎理論。
(3)教育科研基礎知識。
(4)相關學科知識。
專業能力素養:(1)全面深入了解學生能力。
(2)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
(3)學習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能力。
(4)課堂教學能力。
(5)組織數學課外活動的能力。
(6)教學和研究能力。
教育心理素養:?教師工作在時間上的連續性,內容上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需要消耗教師大量的精力和體力。小學數學教師要想適應工作的需要,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引言:教師壹詞有兩層含義,既指壹種社會角色,也指這種角色的承擔者。廣義的教師是指傳授知識和經驗的人,狹義的教師是指接受過專業培訓,在教育(學校)中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從事教育和教學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說起)
史料:“師”原指年老有經驗的學者,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荀卿為最師。”後來,教學生的人也被稱為“老師”。比如晉代的元好問寫了壹首詩《示侄孫伯安》:“伯安入小學,見識非凡。句子模棱兩可,說話的老師給老師驚喜。”中國有著尊師重道的悠久傳統。古代有“三俠壹君壹父壹師”的說法。《魯春秋·尊師》雲:“生則憂之,死則敬師。”古人席地而坐,尊崇西方,故稱導師為“師”和“賓”。
主要職責:(1)做好教學工作。
(2)做好思想道德教育。
(3)關心學生的健康
職業特點:(1)職業形象的準公共性。
(2)職業環境相對封閉。
(3)工作績效的模糊性。
(4)職業待遇福利。
(5)師生關系的隱性不平等。
社會功能: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播者和開發者。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人類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教師通過整理和收集人類豐富的文化遺產,使之成為系統的科技知識、文學藝術、社會思想、哲學觀點和道德規範,並有效地傳授給年輕壹代,使他們在短時間內掌握人類經過幾千年歷史總結出來的知識和經驗,從而更快更好地適應現有社會的實踐活動,承擔起發展的任務,延續社會的文明。教師是連接過去和未來的樞紐,對人類文化成果的傳承和發展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