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格重力異常是深部構造特別是中生代以來深大斷裂和巖漿活動的反映,多出現在以梯度帶為界的重力低帶上,如宜興寨-強波-石咀重力低帶、壇上-團城重力低帶、中莊鋪-冉莊重力低帶(徐軍等,1989),均為深大斷裂控制的中生代巖漿(深至超淺)。在這樣壹個帶中,封閉或半封閉的負異常往往是次火山活動的中心。例如,灘上、宜興寨和強波是已知的金礦化集中區。因此,上述低重力區的渾源小銀廠、尚文莊、中莊鋪、五臺鐵瓦寺都值得關註。
航磁異常主要反映綠巖帶中基性火山巖和BIF的分布,其強磁性是礦源層空間分布的良好標誌。在這些強磁異常帶中,相對值較低的區域可能是不屬於鐵的強碳酸鹽巖相或氧化物相的區域,如康家溝-大溪溝、嶺底村-上圍底等,都是碳酸鹽巖相鐵建造和碳酸鹽化發育的區域。除局部高異常(大於300γ)外,在康家溝以北和嶺底村以西,7值普遍偏低,甚至為負值,是綠巖和BIF變質-熱液層控和脈狀金礦的有利地區。
航磁異常也是中生代火山機構和區域構造的反映。宜興寨、三條嶺、王壯等幾個典型的次火山巖發育區為正異常,強波、灘上為負異常,均顯示良好。可見,漠峪溝-漢水也可能是中生代次火山巖活躍的地區。綠巖和北臺花崗片麻巖雜巖是壹個強磁性和弱磁性(負值)的過渡帶,是它們之間古斷裂的反映。因此,它具有壹定的成礦意義,在區域成礦預測中應予以考慮。這種磁異常轉換帶在靈丘山北部和五臺山東部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