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160-220)出生於河東郡(今山西省運城市)界縣,人稱“大胡子”。
早年跟隨劉備四處奔走,與劉備、張飛親如兄弟。所以,關羽雖然受到曹操的善待,但還是趁機離開曹操追隨劉備。赤壁之戰後,關羽幫助劉備、周瑜攻打曹仁駐紮的南郡,隨後劉備勢力逐漸壯大,而關羽則長期鎮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在與曹仁的軍事摩擦中逐漸占據上風,隨後水陸並進,圍攻襄陽、樊城,並利用秋季大雨淹沒七軍,將前來救援的全軍覆沒。關羽震驚中國,使得曹操壹度有遷都以避關羽鋒芒的想法。
但後來東吳的孫權派夢露和盧循去攻打關羽的後方,關羽在與黃旭的戰鬥中失利,最後節節敗退,被殺。
擴展數據:
千百年來,關羽這壹歷史人物作為“忠勇”的化身,在海內外華人中獲得了廣泛而壹致的民族認同,被譽為“武聖”、“關公”、“關帝”、“關運”,形成了獨特的以“忠勇”為核心內容的關公文化。
關羽本來是個武將,卻因為“不忠”,既忠勇,最終戰死。因此,千百年來,朝臣李殊對關羽的“忠勇”推崇備至,視其為忠勇之典範。
歷代皇帝相互效忠,步步封侯,從“侯與王,王與帝,帝與盛,盛與田”。它的稱號最終變成了“忠義的神武靈佑任勇魏縣關聖帝”。
隨著歷代帝王加封關羽,關羽墓的稱號越來越高。在中國古代,只有聖人的埋葬地才能稱之為“林”,比如孔琳、夢林,而在河南洛陽,埋葬關羽頭顱的地方就叫關林。
古代皇帝的墓只能叫陵墓,但在湖北當陽,埋葬關羽遺體的墓叫陵墓。在陜西省謝賢縣,有壹座埋葬他靈魂的墳墓。在四川成都,也有壹個衣服墓。頭部、身體、靈魂和衣冠冢都是中國墓葬史上罕見的。
人們崇拜關羽,為他修建廟宇。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皇帝下令天下各省各縣各市設廟,賜春秋二節,加壽節,封關羽三代公。
之後關羽被贊不絕口,廟堂被無限膜拜。可以說是“人可點燭五夜,九州處處焚香”,形成了與全世界供奉孔子的“孔廟”相對應的供奉關羽的“武廟”。
關羽雖與文聖孔子齊名,但夫子廟壹般是壹縣壹廟,關廟遍布全國。
據統計,中國有數千座關帝廟,僅臺灣省就有40多座,美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40多個國家的華人聚居區建有4萬多座關帝廟。
有廟就有祭祀,有祭祀就有廟會。據史料記載,明朝萬歷二十年(公元1592年),洛陽的關林廟會,“墓廟林”合三祭,規模達萬人。
廟會當天,燒香祭祀,表演戲曲娛樂。廟前有集吃喝購物為壹體的集市貿易,逐漸成為當地的商品貿易中心,關羽成為商人的守護神,“忠君關羽”成為“尚關羽”。
商人的店鋪和家裏都供奉著“關羽神”。作為財神,關羽的“不忠”形成了以“仁”、“義”為核心的商品交易準則,形成了“以義謀財”的商品交易道德,也因此成為關公文化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臺灣省、香港同胞,新加坡、馬來西亞華人、華商每年都回大陸,在洛陽關林、當陽關帝陵、解州關帝廟等地進行祭祀和文化交流活動。海內外華人以“關”為媒介,弘揚“忠、義、勇”的傳統美德,傳播中華正氣,促進中華經濟發展。
人民網-關羽與關公文化
百度百科-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