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六大行業遊說國會,獲得特別保護。這六個行業分別是紡織、服裝、木制家具、彩電、半導體和路易斯安那蝦。他們表示,更多的行業將會效仿。去年夏天,紐約的查爾斯·舒默(Charles Schumer)在參議院成功舉行“預演”,以2比1的多數通過法案,要求對中國所有出口商品征收27%的關稅,除非中國允許人民幣升值。
美國的壹些大公司壹直保持沈默;進口產品負有部分責任。很多企業善於打中國牌,不斷把生產線搬到中國,因為中國工人的工資只有美國工人的1/30,從而大大降低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福特汽車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主要零部件的生產線搬到了中國。它們代表了總的趨勢。美國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每年進口2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據估計,自1980以來,因為商品降價,中國為美國消費者節省了約100億美元。
然而,生產成本只占商店或櫥窗中壹件商品最終價值的壹小部分。大部分價值分布在分銷、運輸、批發、信貸、促銷、廣告等環節。因此,調整美國國內生產以保持成本優勢是有意義的。這種做法將鞏固美國品牌在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
受害者是藍領工人,他們在關閉或受到威脅的工廠和中小型企業工作,是美國大型跨國公司供應鏈的壹部分。有人擔心五年後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因此,民主黨和共和黨可能會結盟。前者擔心工人權利和人權的喪失和不公平競爭,後者擔心美國小城鎮企業的命運和* * *生產黨勢力的崛起。
中國人會進壹步嘗試重復歐洲人和日本人過去的壹些做法,即收購美國企業。這也可能成為兩國的壹大摩擦點。外國人在美國的投資總額已達654.38美元+0.5萬億;中國的投資很少(盡管他們擁有2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現在中國作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肯定會加大對美國資產的收購。然而,在當前的氣氛下,這樣的行動會引起激烈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