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玉器、石器、骨頭等器物和自然遺跡,甚至還有夯土墻的出現,也代表了5000年前後魯北地區的社會分化和等級差別以及現存城市的雛形。
焦家遺址位於山東省章丘區龍山街道辦事處焦家村西約800米,城子崖遺址南4公裏處。遺址所在的章丘地區屬於魯北古吉水河流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龍山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以其獨特的文化影響力享譽海內外。近兩年來,隨著焦家遺址考古發掘的逐步深入,許多新發現表明,這壹地區是早於龍山文化的大汶口文化時期早期文明社會的重要發祥地。整個網站分為兩部分。地圖的頂部是場地的南側,地圖的底部是場地的北側。南側發現了非常有代表性的重棺和夯土城墻原型,北側發現了古民居和墓葬。更神奇的是,房屋和墓葬並不是壹個時代的產物,墓葬在發掘時並不知道房屋的存在,這就造成了不同時代的遺物同時出現的現象。
現場出土了大量陶器制品,通過航拍可以清楚地看到墓中的陶器隨葬品。當今世界上發現的唯壹壹座大汶口時代的重棺墓,墓內有大量陶器隨葬品、玉扶手、手鐲、玉刀等。骨架中間是玉刀,在當時是權力和武力的象征。整個遺址中發現的墓葬和房屋都是4600年至5500年前的產物。在遺址的最南端,考古學家發現了這個遺址中最古老的墳墓。
豪華的墓葬規格,夯土墻,陪葬臂佩戴的玉刀,都說明魯北的社會分化和等級差異在5000年左右就已經產生和強化。2017發掘區南部發現城墻、壕溝線索,進壹步證明焦家遺址在5000年前後是魯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焦家遺址作為該地區的大型中心聚落遺址,也為以城子崖為代表的龍山文化找到了重要源頭。目前,焦家遺址的考古發掘仍在進行中。對焦家遺址開展長期系統的聚落考古和多學科綜合研究,對於探討魯北聚落結構和中國東部文明的起源與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