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讓劉備給我們講講天下英雄吧。在劉備列舉了壹大堆名字的時候,曹操告訴劉備,天下英雄只能是諸侯,不能捂耳朵。曹操說的沒有錯。只要看看倒影的後臺發展,問題就來了。我們真的需要對比壹下曹操和劉備,看誰才是真正的英雄。誰更值得表揚?
曹操是壹個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我討厭“爭議”這個詞。這是壹些所謂歷史學家玩的有政治動機的把戲。戲文裏的曹操總是白臉,奸詐,不是好人。
後來有人翻案,肯定曹操的歷史地位,把曹操和劉備相提並論,壹直在比較劉備。原因很清楚:第壹,曹操功績卓著;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曹操是建安七子之首,文學家,詩人。曹操給我們留下了壹些上品的古詩讓我們背誦。
劉備呢?沒有放屁詩。用XXX的話說,孫權和劉備聯手,互相表明意圖,曹操帶著壹把火逃到了北方。而“月明星稀,黑喜鵲南飛”,我卻壹個字也不會。這種世俗勢利的攀比方式,蒙蔽了很多善良的心和單純的眼睛。
當然,如果妳父親留給妳幾件作品,古董,甚至黃白之物,房產別墅,顯然會比“勿以善小,勿以惡小”之類的家訓實惠得多。當年的戰爭已經離我們很遠,遠沒有“飲鴆止渴”那麽近。當那些文人高呼“月亮”的時候
現在我們拋開那些臭詩,仔細對比壹下曹操和劉備。
據《壽三國誌》武帝記載,曹操父親在徐州被殺,他認為是陶乾幹。就在小布什認定911被壹盞燈拉著走的時候,出兵徐州了。“太多人被殺了。”在此基礎上,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寫道:雞犬不留,陳壽寫三國史很用心。在這裏,他還是忍不住寫得有點過了。可見曹操當時在徐州屠殺了很多無辜的百姓。恐怕至少有幾千人。要知道,當時全國總人口才10多萬。
壹千多年過去了,那些千骨早就沒了,但曹操寫的詩卻流傳下來了。還有誰會去研究冤死的普通人?這是多麽無聊的壹件事,但是我們經常讀到“老馬願行萬裏路”。如果還能讀到《秋風蕭瑟,波濤洶湧》,壹定會有文藝女青年羨慕地看著。
前不久有報紙報道,意大利前總理的名字因十多年前的壹起謀殺案被判無期徒刑。我們的曹阿瞞同誌殺了成千上萬無辜的人,卻因為他的政績和文學成就而免於歷史的批判。這種觀點正是因為現代人必須是現代人。讀現代史就行了。
劉備在謀略和文學上確實不如曹操。陳壽在《前輩傳》中寫道,“我祖上慷慨大方,知人善任,有祖上風範,豪情萬丈。”而整個國家托付給諸葛亮,卻沒有胸懷,這是為公,也是古今昌盛。這樣做的權利並不是要趕上吳偉,而是基地的空間也很狹小。但是,如果妳不低頭,妳就不是下壹個。如果妳扇了對方壹巴掌,妳就不會容忍自己,不僅是為了利益,也是為了避免傷害。
我覺得陳壽對曹操、劉備、孫權的評價是最恰當的。曹操早年沒有殺劉備,關羽也有很多想法,不能簡單理解為知英雄惜英雄。周瑜不是也勸孫權除掉劉嗎?像劉備這樣的人,其實曹操和孫權都容不得他。只是時機還沒到,不容易做到,因為劉備後來也跑了。
曹操,孫權,劉備,都和而不同。劉備最可憐,沒有資金,沒有根據地。他在劉豫州被追著跑,壹個空頭銜。他經常跑得太晚,連老婆都被拋棄。但是,劉備有壹個優點。他所到之處,做的第壹件事就是贏得民心。
在對人民、對老百姓、對文人、對兵卒的態度上,應該說三個人中,劉備最有人權思想,難能可貴。僅憑這壹條,我就把劉備淩駕於曹操之上,羅貫中也不必把蜀漢和蜀國視為正統,但顯然他對劉備的善意是令人欽佩的。
儒家的經典思想是仁,這壹點在劉備的筆下得到了很好的闡釋。劉備的才華雖然不是很出眾,但正是他的仁者風範,吸引了身邊壹批批人才,為自己取得突破。而慈善在任何時候都值得我們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