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歷史進入戰國時期,戰爭已經從早些年戰車戰術的僵化的正面戰爭,轉變為更加靈活的作戰方式。騎兵作為壹個獨立的兵種出現。當時秦國、趙國等各大國都建立了騎兵部隊,都號稱“千車騎,萬馬騎”。軍隊的作戰逐漸從步騎轉變為騎乘。
最大的變化是由趙首先做出的。趙地處北方,與婁煩、、匈奴等少數民族為鄰,深受其擾。然而,傳統的戰車步兵對靈活快速的胡人騎兵非常不利。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富國強兵和趙武靈王在國內進行了“胡夫騎射”改革。他宣稱“現在我要騎馬射殺胡夫來教導人民”,減少軍隊中的戰車,增加騎兵;要求將漢族傳統的寬袍大袖服裝改為胡人的緊身服裝,便於騎射。
從此,騎兵在中原各國的地位逐漸提高,成為軍隊中的壹支主要力量。因為這支強大的騎兵,趙國在戰國末期成為了可以與秦國抗衡的強國。
擴展數據
騎兵是軍隊中騎馬執行任務的單位和兵種。妳可以騎馬和步行作戰。通常負責正面突擊、迂回包圍、追擊、攻擊等任務。其行動輕巧敏捷,受地形氣象影響較小。歷史上,騎兵曾經是陸軍的主要作戰兵種。
在國外,17的30年代戰爭期間,參戰國40%到50%的軍隊是騎兵。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法、俄都有騎兵集團軍。二戰期間,蘇軍有17騎兵部隊,80多個騎兵師。
中國歷史上騎兵的鼎盛時期是元朝,騎兵部隊主要裝備弓箭、馬刀、標槍和戰斧。民國時期,最多時有20多個師的騎兵。從1928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壹支騎兵部隊成立到解放戰爭後期,全軍發展到12騎兵師,僅少數騎兵部隊保留在邊防軍。
百度百科-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