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校根據教育教學計劃,在正常上課時間內靈活安排研學旅行時間,盡量錯開旅遊高峰期,每學年安排1至2次研學旅行。壹般小學四至六年級安排1-3天的活動,初中七至八年級安排3-5天,高中壹至二年級(含中職)安排3-7天。
2.政府部門和文化場館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如文光旅遊等相關部門要對中小學生遊學實行場館、景區、景點門票減免政策,提供優質的遊學服務。
3、列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遊覽門票按照規定實行免費;公益性博物館、科技館等。按照有關規定落實門票減免政策;在規定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其他場館門票價格原則上應低於社會旅遊團隊,同時提供優質服務。
補充研究旅行的目的和意義如下:
1,遊學的目的
研學旅行的最終目的是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讓學習者在實際應用中更加廣泛,開闊視野,提升學習興趣。
2.遊學的意義是什麽?
1)遊學是學校根據地域特點、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的需要組織的,旨在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加深學生對自然和文化的親近,增加學生在不壹樣的生活中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德的體驗。
2)遊學繼承和發展了我國“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傳統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途徑。提高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研學旅行在中國起步較晚。在素質教育的號召下,研學旅行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湧入教育市場,令人眼花繚亂,眼花繚亂。壹些以研究為名的研究課程,只能算是興趣班或者短途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