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爸爸給了我50元錢。到了學校,我把錢交給了班主任康老師。下午,康老師給了我2元錢。我把錢放在桌子上,然後把書包放在上面,我迫不及待地要玩。
放學後,爸爸來接我。我急忙跑到座位上把錢給我父親,但我哪兒也沒看見。爸爸說:“別在這裏擺架子,直接說妳買了什麽吃的!””我大聲辯解,“我真的沒有買菜。妳為什麽不相信我?”“妳這家夥,難道我不認識妳嗎?”爸爸說。聽到父親不信任的話語,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我沒有再多說什麽。
我到底該怎麽辦?怎樣才能取得父親對我的信任?
1.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口語訓練氛圍。
課堂氣氛是師生互動的產物。尊重學生的個性,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是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前提。教師要尊重和關愛學生,平等待人,釋放學生的精神活力,讓學生心胸開闊,思想開放,創作的火花才會不斷產生。教師要做學生的傾聽者和朋友,和學生壹起討論、聊天,讓學生願意和自己交流,敢於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建議,用英語口語自由交流。
2.實現口語交際主體的互動。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是聽和說相互作用的過程。”並指出“雙向互動”是口語交際的主要特征。其核心是“溝通”,重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而不是聽與說的簡單相加。以前的聽說訓練大多是壹個人說,大家聽,語言信息處於單向傳遞狀態,思想交流和碰撞較少。口頭交流強調信息的交流。參與交流的人,不僅要認真聽講,還要適時接話,談談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學生在師生的口語交流實踐中相互啟發、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在雙向互動中實現信息的溝通與交流。
3.創設交際情境,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應主要在特定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因為生動逼真的情境很有感染力,能喚起學生內心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強烈的表達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