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市是吉林省松原市的壹個縣級市,位於松嫩平原東北邊緣,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東部。西與松原市寧江區接壤,南與長春市郭謙縣、農安縣、德惠市隔第二松花江相望,北與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接壤,東與長春市榆樹市接壤。
分部詳情
2011年末,扶余市轄三岔河鎮、長春嶺鎮、吳家站鎮、陶來召鎮、蔡家溝鎮、弓棚子鎮、三井子鎮、增盛鎮、大林子鎮、新萬發鎮、新源鎮、德勝鎮、三軍鄉、德勝鎮等12個建制鎮。包括7個居委會,383個村;有1025個自然村,173個居民小組,1810個村民小組。還有國營易家店農場和下代基、拉林兩個灌區。扶余市人民政府駐三岔河鎮。
地理環境
扶余市位於嫩江松花江沖擊平原上,東經125 0′—126 10′與北緯44° 44′—44° 30′之間,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東部,吉林省長春市與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間。東鄰玉樹市,南接德惠市,北靠松花江和拉林河與黑龍江省雙城、肇源縣接壤,西接松原市寧江區,與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農安縣隔松花江相望。面積4658平方公裏。
氣候
扶余屬於東溫帶季風氣候區,大陸性明顯。四季分明,春季幹燥多風;夏天濕熱多雨;秋天溫和涼爽;冬天漫長而寒冷,降雪稀少,河流結冰,大地長期冰凍。按照10℃-22℃的標準劃分季節,扶余春為5月1日至6月24日,每隔壹天55天;夏季為6月24日至8月13,間隔50天;秋季為8月13至9月30日,間隔47天;冬季從9月30日持續到5月1,間隔213天。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扶余市多年平均湧水量405億立方米,地下水、半承壓水、第三系承壓水豐富。
土地資源
截至2012,扶余市有耕地32萬公頃。
礦產資源
扶余市主要有石油、天然氣、油頁巖、石英砂、泥炭、粘土、河石、玻璃砂、耐火土等礦產資源。東北有近萬畝鹽堿地,沿河沈積了大量的沙子和石英砂。截止2013年末,探明石油儲量6543.8億噸,可采儲量8000多萬噸。油頁巖總儲量460億噸,其中654.38+082億噸具有開采價值。
植物資源
具有經濟價值的陸生植物有500多種,自然植被分布以森林草甸和草原相間為特征。有野生植物91科,564種。其中菊科87種,禾本科52種,豆科39種,藜科28種,薔薇科28種,其他科25種,60多個常見科約160種。
動物資源
扶余市的水生動物資源以出產淡水魚聞名省內外。野生動物包括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昆蟲和魚類。
人口和國籍
2011年末,扶余市總人口為771.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0400人,城鎮化率14.3%,流動人口56300人。總人口中,男性39.23萬人,占50.8%;女性37.94萬人,占49.2%;04歲以下65438+105200人,占13.6%;15-64歲56.75萬人,占比73.5%;65歲以上9.9萬人,占12.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76.32萬人,占98.9%;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滿族,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52.2%。2011年,出生率為8.5‰,死亡率為2.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0‰。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166人。
經濟
2012年,扶余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30億元,為計劃生產總值的100%,比2011增長17.9%。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達到77億元,為計劃額的100%,比201增長1.4%。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1,21億元,為計劃額的1.00%,比201年增長21.5%;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32億元,完成計劃的100%,比2011增長20.4%;三次產業比例為23.3:36.7:40。全口徑財政收入達到5億元,為計劃收入的111.1%,比2011年增長26.1%;地方財政收入達到3.35億元,為計劃收入的111.7%,比2011增長2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000元,完成計劃額的103.2%,比2011增長6.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700元,為計劃額的110.2%,比2011增長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