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紅紅聽過無數次“天山鵝毛大雪,戈壁風沙,嘉陵江日出,昆侖山日落”的石油工人之歌。那些搏擊長空,為祖國石油事業奉獻青春、血汗、乃至壹生的英雄們,挑起了多少人的青春夢想!她和中國石油的緣分是鍛造的,她的理想是從這裏起飛的...她的生活,愛情,家庭,事業開始了。像空氣和土地壹樣平淡自然,似乎她的人生和職業道路都是與生俱來的。
她來自壹個普通的工人家庭。我的父親,壹個普通的工人,聰明,執著,認真,工作出色。他在工廠裏非常熟練。在那個無視文化的年代,父親渴望的大學夢沒有實現。個人夢想轉化為對女兒的教育期望。“自強、自立、成大事”的理念,壹點壹滴地融進了紅色的血液,成為她今天的教育理念。在師大(華東)的研究生畢業典禮上,她對學生未來希望的核心就是“自強”二字。
1977高中畢業時,山和幾個要好的同學壹心想在油田幹壹番事業,得知山東東營有壹個大油田和壹所大學。於是他們瞞著父母報考了華東石油學院。“當時是對石油的感性認識……”海報上,壹位站在高高的鉆機上的英姿颯爽的女司鉆曾深深吸引了她。當然,她也知道壹些石油行業的艱辛。收到錄取通知書後,她“通知”了父母。他們開始有些反對,希望她報考師範院校,但知道她的脾氣,也沒有堅持。這是她父母第壹次領略她的個性。
“當我拿著錄取通知書去學校報到的時候,心裏咯噔壹下:條件很差:‘學校’冷清,我住的是土坯房……”畢竟她還是個河南省鄭州市的姑娘!想象中的高等學府在哪裏?“同學中最積極的壹個最先後悔。最後,我們不得不離開。當時我就想,我做了這個選擇,那我就好好學習,學成之後壹定為國家做貢獻!這個目標壹直很明確。”在回憶這些往事時,山非常嚴肅。“四年的大學生活,她壹直保持低調。我連電影都不看,只知道好好學習。”她當時的同學回憶說。
“石油行業是男性主導的行業。但無論做實驗,搬設備,跑油田,山紅的火熱能量和男人沒什麽區別,也從來沒要求過什麽照顧。她在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做訪問學者時,為了完成對焦化反應過程的研究,了解其反應規律,獲得連續的試驗數據,幾乎每天都泡在實驗室裏,獨自壹人把沈重的反應器上下移動,外國人對她豎起大拇指!”認識她的同事都這麽說她。
“當時為了完成tsrfcc實驗裝置設計’項目,她走訪調研了全國很多油田和煉油企業,這些企業大多在地理環境惡劣、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她還是完成了任務。”“畢業後,她壹直留在學校,特別是當了講師和副教授。她致力於教學和研究,她是壹個對工作極其負責的人。”與她共事多年、現為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的大學師兄楊朝河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