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很多人真的不夠努力,所以我們總是壹次又壹次的反思自己。是不是因為我不夠努力“燃燒自己的生命”,所以做不好壹件事?看了很多心靈雞湯,強迫自己做各種事情,還是失敗了。最後告訴自己,也許我沒有天賦。
其實生活中,愛看雞湯的大多是三分鐘熱度的人。以這群人的堅持,別說燃燒生命,燃燒妳晚上的睡眠時間都不夠。要燃燒生命,首先要改變自己的做事習慣。
培養良好的習慣。能繼續“燃燒生命”的,大多是養成了良好習慣的人。這個習慣大致可以分為:工作習慣和思維習慣。兩者的作用是如此廣泛和隱蔽,滲透到生活和工作的每壹個細節。這樣這樣的人才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夢想,給大家壹種他無時無刻不在燃燒自己生命的錯覺。
太努力的人走不遠,走遠的人只是習慣而已。
壹個習慣不好的人,可能從童年到學習階段都不會刻意培養長時間專註於壹件事的能力,接受的刺激更多,心思也更容易分散。因此,在工作過程中,當遇到復雜、困難的工作問題時,他們往往會尋求其他刺激,放棄連續工作,無限期地拖延工作或學習,導致工作或學習無法完成。所以學習成績差或者工作效率低,無法完成自己的預期目標。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使人們更難工作,更願意追求其他刺激。
相反,壹個有好習慣的人,可能在童年或者其他時期就養成了這種不容易分心的好習慣。因此更容易投入到更復雜的學習或工作中,由此產生的積極動機加深了這種習慣的形成。妳可以繼續解決妳遇到的更多問題,實現妳的夢想。也達到了題主說的“燙到自己”的樣子。
如何養成習慣?相信大家都聽說過21天修煉法,有壹定道理,但也沒那麽玄乎。想想吧。我們高中提前三年起床,大學不就睡在太陽底下了嗎?
其實改變壹個習慣絕對不是21天就能完成的任務。無論是改變還是習慣,每壹次行為的發生,對於大腦來說都是基於操作的決定,因為他需要在“做”和“不做”之間做出選擇。我們想改變壹個習慣,因為它對我們的未來有好處。但是大腦不這麽認為。它本能地做出決定的方式,取決於這兩個選擇在這壹刻引發的情緒,讓我們感覺更舒服,或者更興奮。
比如妳下班回家,就要“燃燒自己”,為了夢想全身心投入工作。如果不喜歡,大腦提取的信息就是痛苦、疲勞、煩躁。相比之下,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會勾起涼爽舒適的回憶。那麽在這種情況下,妳當然會選擇躺在沙發上看電視,誰愛燒命就燒誰。
所以看到了嗎?要讓大腦選擇“燃命”,第壹點就是給“燃命”增加壹點快感。只有當這個習慣與快樂、愉悅等積極的詞匯聯系在壹起時,妳才會自然而然地選擇它。至於怎麽和快感掛鉤,最快的方法就是給他壹點獎勵。
把夢想分解成小目標,壹個個慢慢過關。
比如,當妳想成為壹個哲學家的時候,閱讀枯燥的哲學書籍是妳的第壹目標。剛開始讀壹章的時候給自己壹個獎勵,慢慢讀壹個,慢慢讀兩三個。隨時調整,定壹個略高於自己能力的目標,及時實現。這樣,妳想要達成的目標所帶來的積極情緒,會逐漸引導妳往好習慣的方向發展,慢慢地,妳就會成為壹個有好習慣的人,並努力達成目標。
總結:《燃情人生》做壹件事,最重要的是堅持。堅持與意誌力密不可分,意誌力甚至是壹件事情開始時最重要、最關鍵的力量。但是,僅靠意誌力是難以維持的,也是不可持續的,長期堅持要靠天生的習慣,而習慣的最終形成取決於大腦能否賦予新的行為積極的情緒。
通過遊戲思維(獎勵系統)為自己培養好習慣,會讓妳“燃燒自己”去尋找夢想,走得更遠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