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由於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和來自海洋表面的東南季風、洋流、水團的影響,市區具有明顯的海洋性氣候特征。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氣溫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上升緩慢,比內陸晚1個月。夏天濕熱多雨,卻沒有暖氣;秋季天氣清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天風大,氣溫低,持續時間長。極端高溫為37.4℃(1997年7月27日),極端低溫為-16.4℃(1931年1月1)。8月最熱,平均氣溫25.1。65438+10月最冷,平均氣溫-1.2℃。
青島是壹座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的發源地。在6000年前,這裏就有人類的存在和繁衍。東周時,建立了當時山東第二個大士即墨。秦始皇統壹中國後,曾三次遊覽膠南市瑯琊臺。秦朝的徐福率領船隊從瑯琊山穿越朝鮮和日本。漢代漢武帝曾在現在位於青島市城陽區的布琪山“角門宮祀神”,並在膠州灣畔的女姑山設立了九座明堂。唐宋元明清時期,青島嶗山遍布道觀、宮觀,太清宮成為當時全真道教的第二叢林。清朝末年,青島已經發展成為壹個繁榮的城鎮,過去被稱為膠澳。
1891 14年6月(光緒十七年),清政府設防膠澳,這是青島建立的開始。1897 165438+10月,德國以“巨野宗教計劃”為借口占領焦澳。1914年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11年日本占領膠澳,取代德國對青島進行軍事殖民統治。1919年,中國近代的五四運動,起因是“收復青島”。1922 12 10,中國收回膠澳,開放為商埠,並設立膠澳商埠監理處,直屬北洋政府。1929年7月,青島特別市成立。1930,改名青島。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
青島旅遊資源豐富。青島的旅遊資源可以概括為美麗的山海風光、豐富的人文景觀、風格各異的多民族建築、歷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和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作為青島的“拳頭”品牌,前海至嶗山的海濱黃金旅遊線享譽海內外。匯泉海水浴場沙坡平緩,水清浪小。老城區紅瓦綠樹青山環繞,建築24座,風格各異,展現了東西方文化交融的豐富內涵。東部新城區,浮山灣沿岸迅速崛起的高樓大廈,橫貫東西的“香港街”,12km長的中華文明濱水雕塑長廊,構成了現代濱海城市新的旅遊景觀。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配套設施已具規模,建成並對外開放了海洋遊樂城、海豚演藝廳、國際啤酒城、海洋樂園、高爾夫球場、錯落有致的度假別墅等旅遊娛樂設施。建成了綜合體育中心和國際會展中心。嶗山國家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是中國道教聖地,號稱“海上第壹名山”,有山、有海、有林、有泉、有瀑。青島有很多文物古跡和名人故居。瑯琊臺、秦始皇三次東征和徐福東渡扶桑的起點、西漢五百義士殉國的田橫島、被譽為石雕瑰寶的天柱山渭北、春秋戰國齊長城遺址、地質奇觀馬山石林等。,已成為投資者的旅遊和高質量發展的熱點。德占時期的總督府、府衙大樓、天主教堂以及康有為、聞壹多、老舍、王統照等名人故居已陸續向遊客開放。青島旅遊度假產品開發不斷完善。除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外,還建立和發展了薛佳島、瑯琊臺、田橫島三個省級旅遊度假區。洋口旅遊度假區、華山高爾夫球場、青島國際高爾夫球場也已建成投入使用。開通了從市區到嶗山的海上旅遊線和直升機空中旅遊線,形成了青島海陸空立體旅遊網格。在陸地上看青島,沿途的山海很美;在海上看青島,縱覽青島壯闊的身影;從空中俯瞰青島,俯瞰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迷人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