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說:“書是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需要的是啟蒙營養品。而讀書正是這種滋養。”周說:“讀書是與歷史上偉大的靈魂對話,從而把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據為己有;寫作是與自己的靈魂對話,從而將外在的生命體驗轉化為內在的精神財富;信仰是與妳心中的上帝交談,以積累“天財”,這是人生中三個不可或缺的對話。可見,閱讀的確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最重要途徑——沒有“壹”。
很久以前,閱讀對我來說似乎是獲取知識的最重要的方式。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村裏人唯壹的電子娛樂方式就是每年菩薩生日那天播放的黑白電視和露天電影。那時候,我和村裏的其他孩子壹樣,除了在村裏這個天然的“遊樂場”裏玩跳飛機、捉迷藏、偷老鼠油等遊戲,其余時間都用來看電視。為了追電視劇,我們會在停電的時候湧向村裏壹戶有發電機的人家看。壹個偶然的機會,我在鄰居家接觸到了金庸的《射雕英雄傳》,深深地迷上了讀書。不像電視電影需要特定的場景和時間才能播放,可以隨時隨地觀看。我翻了無數遍《射雕英雄傳》後,開始想盡辦法去十裏外的鎮上買書,那是我第壹次去村外除了探親以外最遠的地方。我把過年的壓歲錢緊緊地揣在口袋裏,坐在已經等了兩分鐘多的中巴車上,看著窗外壹排排後退的案樹。我的內心感到難以形容的興奮和緊張。那壹次,我在市場的舊書攤上找到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從《平凡的世界》到路遙,所有的作品都讓我了解了千裏之外的陜北生活,也讓我認識了孫少平壹家。孫少平通過閱讀改變命運的故事讓我震驚和感動。他和孫少平壹樣,通過讀書走出了農村,把祖祖輩輩的臉換成了黃土,在我心裏紮下了根。然後是巴金的《春秋與愛情三部曲》,魯迅的系列小說,還有冰心、郁達夫、朱自清的雜文等作品。玩伴們跳下飛機、捉迷藏的遊戲,甚至電視上的動畫片《丸子》,都比不上書中精彩的故事,顯得乏味。初中的時候,為了買書,我甚至把家裏每頓飯都存了壹元錢去買書。每周去壹次學校五公裏外的市場和舊書店找書,已經成為我初中三年的生活常態。
那時候,我癡迷於讀書。我每天放學後都在房間裏看書,做完家務。得益於這段時間的閱讀積累,我的語文成績壹直不錯。甚至初二之後,因為身體原因,壹直到高二,我都幾乎沒有去上學。我高考也考了794分(滿分900分)。
但是這種對讀書的執念到了大學,尤其是我出來工作以後,慢慢就沒了。
上了大學,被網絡迷惑,不得不專心學習專業書籍。於是,文學作品的閱讀變成了偶爾閱讀《青年文摘》,即使每天待在學校圖書館,也是閱讀各種醫學專業書籍。也許是專業書的枯燥難懂,或者是錯誤的閱讀方式,讓我慢慢抗拒閱讀。即使是工作後,每天面對繁重瑣碎的任務,也只是偶爾沈迷於網絡小說以逃避工作後的煩惱,對真正的閱讀提不起任何興趣。即使偶爾看到精彩的書評,也會興致勃勃地買回來,翻幾頁後,因為要應付各種生活瑣事或者專業考試,就封在書房的角落裏。以至於去年年底,我盤點了自己這幾年的閱讀情況,發現自己當了媽媽之後,除了育兒書籍,幾乎沒有認真看完壹本書。
這種復蘇震撼了我的認知,就像冬天潑在我臉上的壹盆冷水喚醒了我停滯的執念,也像熊熊的火焰點燃了我再次起航的決心。訂閱了聽書ⅴ IP和財富自由之路,被我嘲笑。每天除了學習和閱讀這兩個欄目,還看程佳的《好好學習》和李笑來的《把時間當朋友》。
雖然讀書的進度有點慢,但我慢慢恢復了癡迷讀書的感覺。工作上還是要處理各種復雜的事務,復雜的人際關系。回國後,照顧孩子、陪伴孩子的任務越來越多,但我能從容應對。我的大腦反應在我總是慢半拍的情況下逐漸提高。重要的是,困擾我兩年多的焦慮和煩躁,正在漸漸離開我。
我知道這些改變都是讀書帶給我的力量。還好我意識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