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大力推廣壹期財政審計項目審計管理系統(OA系統)和現場審計實施系統(AO系統)的應用,同時積極獲取審計署的技術支持,根據政府投資審計在使用過程中的特殊性進行二次開發,規範投資審計的業務流程和主要審計內容。二是篩選整合地方審計機關自主開發應用的投資審計軟件,再次創新升級後推廣。
2.進壹步開發和應用政府投資信息管理平臺。
政府投資信息管理平臺涉及多個職能部門,其發展必須站在政府的高度,得到政府的支持,以各級審計機關為重點,充分考慮各職能部門的需求,得到各職能部門的配合和支持。管理平臺應盡可能涵蓋政府投資項目從立項到決算審計的全過程。其主要功能包括網上申報和審核管理,可與AO系統連接,實現信息* * *享受。同時,加大政府投資項目信息在各職能部門和審計機關之間的共享力度,整合審計資源,形成監管合力,為實現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和網上審計奠定基礎,實現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監督管理的全面升級。
3.熟練使用各種工程審計軟件。
目前,巧算、廣聯達、魯班等工程造價軟件已經逐漸取代了原有的手工計算工具。在工程結算的審核中,利用計算機作為輔助審核手段,可以減少大量的人工操作,特別是在設置定額、收取費用、調整材料差價和人工費、自動計算和生成表格等方面。在工程結算的審核中,關鍵是要用好工程造價軟件,選擇適用的模板如單位計價表、材料差價等,檢查費用標準是否準確。
4.搭建信息平臺,加強信息交流與溝通。
可以在互聯網上建立由審計署投資司管理的全國投資審計論壇,方便壹線審計人員交流和學習審計理念、審計技術方法、審計經驗、審計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基層審計機構也可建立區域投資審計論壇,滿足當地投資審計人員的需求。同時,應建立長效激勵機制,鼓勵審計機關、大專院校和全國人民在論壇上積極發言,以落實李金華審計長的“開放審計”理念。
5.建立健全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
人才是信息化建設的保障,各級審計機關只有儲備足夠的復合型人才,才能滿足審計發展的需要。壹方面,要從高校引進人才。就投資審計而言,急需工程和計算機專業人才為投資審計的可持續發展註入新鮮血液。另壹方面,要對現有的壹線人員進行知識更新培訓,既要培養高層次的信息專業人才,又要進行通用操作培訓,確保所有審計人員都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同時,省市審計機關可以建立專業技術人才庫,及時為基層審計機關調整專業人才,避免基層審計機關人才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