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必須早起,寫完作業天黑。
美國的博士教育分為兩個階段。第壹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兩年左右與妳未來研究方向相關的課程,然後參加資格考試,資格考試不合格的同學會在第壹輪被淘汰。
第二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做研究。在導師的指導下,學會確立課題,進行特定領域的前沿研究,在行業內有較高影響力的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在各種學術會議上報告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博士必須學會的基本操作。最後博士論文答辯,不合格者依次淘汰。
第二,課堂上沒有充分的討論
美國科技博士生的講座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充滿了討論。教授會充分利用上課時間闡述自己的立場和對內容的看法,學生只會在自己特別擅長或喜歡的課上提問。由於課程難度大,學生不容易馬上理解,更不要說提問討論了。但這並不意味著學生沒有和老師交流的機會。事實上,老師每周會設置四個小時的時間在課後為學生答疑解惑,學生通常會利用這段時間與教授討論作業和課程問題。
三、資格考試包括平時作業。
因為美國的博士項目比本科難度大很多,再加上作業很多,很多同學壹開始都很不適應。但是,正是通過大量的訓練,我感覺我的思維方式在改變。以前做作業的目的只是為了解決問題,最後得到標準答案。現在,作業已經成為幫助我們梳理課程知識脈絡,通過閱讀、網上搜索資料、編程等手段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這種思維訓練可以讓學生記住重要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為以後的研究工作開拓新思路。
去美國讀博士也很辛苦。有句話說得好,“壹分耕耘,壹分收獲”。如果妳想在學術上有所收獲,妳必須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