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土地始於上古時期的楚國。周朝(公元前857-842年)年間,熊逸後裔熊誌封興山,建高陽城。秦、韓同屬南方郡秭歸。
興山縣,漢明公主王昭君的故鄉,始建於公元260年。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秭歸縣北界設興山,因縣治崛起於山中,故名興山。
南北朝時設立長寧縣(興山、秭歸劃歸長寧)。隋開帝元年(581),常寧改秭歸(興山屬秭歸),唐武德三年(620),關興設秭歸,北宋熙寧五年(1072),興山入秭歸。
興山於明朝七年(1442)並入巴東縣,成化七年(1471)恢復興山縣。
1949年,興山縣政府成立,先後隸屬宜昌地區、宜昌地區、宜昌市。
西漢時期,王昭君自願嫁入匈奴,為國家統壹和邊疆安寧做出了重要貢獻。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來亨帶領群眾在這裏堅持鬥爭了13年。辛亥革命時期,出現了高尚誌、嵇、安、賈、邢毓文等人。第二次國內革命(即土地革命)時期,中國* * *生產黨創建的八興桂蘇區是賀龍領導的湘鄂根據地之壹,中國* * *生產黨興山縣委成立於1928。抗日戰爭中,興山是保衛重慶的正面戰場,興山人民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1949年8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興山。
興山縣自然資源豐富。山上森林茂密,土特產眾多,山下礦產豐富。山中河流蘊藏著豐富的水能,山水結合奇特的自然風光,形成了水電、礦產、皮棉、旅遊四大優勢資源。
2010年,全縣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億元,人均生產總值2.5萬元。
興山縣位於三峽壩頭,東臨宜昌,西接巴東,南接屈原故裏,北靠神農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便利的水陸交通。三峽大壩的蓄水極大地改善了興山的旅遊交通條件,給興山旅遊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興山縣已建成大小電站47座,裝機容量654.38+0.8萬千瓦,人均裝機容量和用電量居全國領先水平,實現了農村初級電氣化。已開發利用地質礦產資源10多種,形成了磷化、冶金、建材等支柱產業。以磷化工為龍頭的興發化工集團總資產20多億元,產品銷往歐美、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匯5000萬美元。林果業開發了昭君臍橙、錦橙、胭脂柚、薄殼核桃、銀杏、杜仲、中華獼猴桃等品牌特色產品。60萬畝林果特基地成為農民致富的“綠色銀行”。公路裏程1.300公裏,90%的村通公路,新建年吞吐量60萬噸、30萬人次的夏口港投入運營。蘭杭高速公路經過興山後已納入國家規劃。興山至宜昌廣電光纜開通,電話總裝機容量2.8萬門,移動通信覆蓋所有鄉鎮和主要交通道路。昭君山莊、漢明妃酒店、湘西賓館等多家星級酒店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賓客提供壹流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