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童年的記憶裏,村裏長著幾棵樹:槐樹、榆樹、梨樹、杏樹。現在,梨樹、杏樹作為果樹被大面積種植,而作為關中鄉土樹種的槐樹(槐花很長的刺槐)和榆樹已經從家家戶戶的前後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女貞、桂花、廣玉蘭等“珍貴”的觀賞樹木。在壹些溝坎裏還能找到槐樹,榆樹幾乎找不到了。為了讓孩子們看看榆樹疙瘩和榆樹錢是什麽樣子,我壹直在拆遷村裏摸索,偶爾發現壹兩棵,要麽是因為太大挖不動,要麽是擔心季節不合適,挖回去種上後成活也不難,所以壹直沒能如願。
從華山回來,路過花園裏的沙河橋,看見橋邊的土崖上長著幾棵高大的榆樹。突然,我靈光壹現:有榆樹就有錢,土崖下有了錢,就有可能長出小榆樹苗!
?於是他停下來下馬,從坑坑窪窪的土崖上踩著枯枝爛葉和各種垃圾,來到了土崖中間。果然,他看到了八棵兩指粗的榆樹苗,頓時喜出望外。他跑回園子,找來鐵鍬和剪刀,然後拉了幾個朋友幫忙,挖下來,拉回來種在園子裏。
?事實上,我下決心在花園裏種榆樹還有壹個原因。參加自然體驗培訓的時候,在南京中山植物園第壹次看到了葉子上的小口袋。老師說這是蟲癭現象。這種現象,即昆蟲受到取食或產卵的刺激,使植物組織增生變形。例如,壹些昆蟲的唾液可能會異常增加植物體內的局部生長激素,從而使細胞數量增加並加速生長,從而產生蟲癭。這也是生物現象,當時還挺有意思的。
?去年春天,我去高陵區的壹個村子,看見路邊榆樹的葉子上有壹片片鮮紅的斑點,以為發現了新物種。細讀後發現是“癭現象”,才知道榆樹葉容易受到細菌的刺激,被昆蟲占據。主要昆蟲有蚜蟲、介殼蟲、象鼻蟲、葉蜂和癭蚊。然而,這種膽汁並不都是有害的。據說中國盛產的五倍子是由壹種蚜蟲(五倍子蚜蟲)引起的,含有鞣酸,可用於染料、制革、化工、中藥等。這也是gall的壹大貢獻。
?正好這次挖回來的榆樹葉上也布滿了小口袋。今後,來到啟智農業園的大人和孩子,不僅有機會看到當地的樹種榆樹及其果實——於謙,還能見證傳說中的五倍子。壹舉兩得,豈不好玩?
?提到榆木,自然會聯想到榆木家具,會聯想到榆木疙瘩這個詞。在傳統農耕社會,紫檀木、花梨木、楠木家具自然是與普通百姓無緣的,而榆木則因其花紋立體美觀、木材來源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而成為普通百姓的家具材料之壹。現代社會,各種用化學方法合成的板式家具已經逐漸取代了人工榫卯結構,對於家具敲打過程中遇到的特別堅實的疤痕,也沒有概念,就是榆木疙瘩。
?至於荒年,榆樹錢成了奢侈品,榆樹皮成了救荒食品,更不可思議。
鄉愁不是無緣無故的無病呻吟,而是來自於自己或自己的祖先對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曾經使用過的器皿,曾經居住過的房子,曾經和* * * *壹起生活過的人,尤其是紮根在故土、陪伴了壹代又壹代的鄉土樹木的懷念和感恩。物體會損壞,房屋會風化,唯有樹木生生不息,根深葉茂。
?當我在專心觀察華山上的榆樹和榆樹時,許多遊客好奇地問我在看什麽。我回答說我在看榆樹和榆樹。至少有壹半人驚訝地問:“這就是傳說中的榆樹和榆樹嗎?”
?沒錯,這就是榆樹,這就是於謙,這就是陜西關中陪伴了我們幾代人的鄉土樹。
?我覺得不應該讓榆樹、榆樹疙瘩、榆樹錢僅僅停留在傳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