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蔣謙壹生在政治上有許多機會,但他始終把教育作為自己最崇高的目標。1915,他迎來了自己教育生涯中最輝煌的時刻。今年1月,江蘇巡防大使任命他為韓國南京師範大學校長。1902年,三江師範學堂在南京成立。然而戰爭結束後,學校建築被廢棄,教職員工流失。蔣謙的任務是繼承和發揚三江師範學校的辦學傳統。然而,盡管他心中有壹個非常宏偉的目標,但他非常謹慎。第壹年招生嚴格遵循“寧缺毋濫”的原則,所以規模較大的南師大今年只設了語文、物理、化學兩個系,招生人數只有126。蔣謙有深厚的知識基礎。他不僅掌控著學校的發展方向,還親自給學生講授“四書”、“說文解字”等課程,要求學生學習曾國藩家書,結合實際寫讀書筆記。在蔣謙的領導下,在繼任者郭秉文等人的努力下,南京師範大學發展迅速。到1919,全校設立了中國文史地理系、數學物理化學系、教育系、農業系、技術系、商業系、體育系等。學校建築占地370畝,有94名教職工和學生。
由於過度勞累,蔣倩患上了神經衰弱。當了三年校長後,他不得不離職休養。但他對南高的貢獻還是被充分肯定的。為了表彰他的辦學成績,端午橋曾推薦他當外交部長,江蘇省政府還專門授予他三等嘉禾勛章。
卸任後,蔣謙潛心學佛,尤其推崇凈土宗,認為凈土能融合諸派,達致安定。但他也非常關心國計民生,強調社會責任,所以他認為以佛為天下法,以儒為天下法。於是他提倡儒佛合壹的理論,並在家鄉建立了佛光社,酌情移風易俗。十年之內,法會興盛,成為皖南佛教中心。日本侵華戰爭開始後,蔣茜平靜的生活被打破,她四處逃亡。終於,她在1942年4月,因疲憊而在異鄉離世,享年67歲。他壹生著作18種,涵蓋經學、佛學、詩學、詞學等多個領域。他的女婿遊佑威編纂出版了《楊復齋叢書》。
蔣謙是中國現代教育的先驅之壹。他奉行教育救國的理念,開始了南京師範大學的生涯。他的貢獻不僅永遠定格在南京大學的發展歷程中,也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值得後人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