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法》作為壹部基本法,總體上規定了會計核算的內容和要求以及會計監督的原則。按照《會計法》的規定,現在還很難具體規範會計人員的行為,所以必須根據《會計法》制定會計準則。
會計準則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規則和指南。根據其用人單位的業務性質,會計準則可分為營利性組織和非營利性組織。根據其功能,可分為基本標準和具體標準。
1的基本標準
基本原則是概括會計工作組織的基本前提和要求,是解釋會計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依據、主要規則和壹般程序。企業會計的核算程序和方法必須符合基本準則的要求。基本會計準則也是制定具體準則的主要依據和指導原則。具體準則涉及會計的具體業務,必須體現基礎準則的要求,以保證具體準則之間的協調性、嚴謹性和科學性。
我國1992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屬於營利性組織的基本準則。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壹般規則
總則部分說明了會計工作的性質、制定依據、適用範圍、會計工作的前提條件和會計基礎工作的要求等。
總則規定,會計基本前提是會計工作存在的前提,是企業設計和選擇會計方法的重要依據。本書1.3詳細介紹了這些基本前提。
(2)會計的壹般原則
《企業會計準則》從會計基本要求中選取12項,命名為“通則”,要求企業會計工作必須遵守。它們已經列在本書的1.4中。
這些原則是對會計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國會計規範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壹般原則”既是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也是註冊會計師審計會計報告公允性的參考標準。
(3)要素
會計要素相關準則規定了企業在會計核算中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各種會計要素時應當遵循的基本要求。
需要註意的是,1992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中有關要素的定義,在2000年的《會計室條例》中已經進行了修訂。1.2引入了修改後的定義。
(4)會計報表系統
企業會計準則要求會計報表既要滿足企業主管機關、財政稅務機關和其他國家政府部門的需要,又要滿足企業各方面投資者、債權人和社會投資者的需要,能夠向他們提供反映其經營狀況、產權關系、償債能力和利益分配的各種會計信息。針對上述要求,會計準則在全國範圍內對企業會計報表作出了統壹規定,規定企業必須對外編制和報送三種主要會計報表。在1998規定財務狀況變動表要換成現金流量表後,這三個報表就是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這種會計報表體系不僅大大改變了傳統會計報表體系種類過多、主次報表難以區分等缺點,而且突出了主報表的地位,與國際通行的會計報表體系相壹致,有利於提供符合國際慣例的會計信息。
2具體的會計準則
具體會計準則是根據基本準則的內容要求,對各種經濟業務作出的具體規定。其特點是可操作性強,可以根據它直接組織該業務的核算。比如說;固定資產會計、投資會計、貸款會計等準則。根據世界各國的實踐經驗和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國的具體準則可以認為包括壹般業務準則(主要是基礎準則的具體化)、特殊業務準則(如價格變動會計準則和破產清算會計準則)、特殊行業會計準則和特殊經營會計準則。
目前,在世界銀行的支持下,中國正在積極建立中國的具體會計準則。到目前為止,已經頒布了關於關聯交易、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債務重組、收入、投資、建造合同、會計政策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非貨幣性交易、或有事項等具體準則。財政部計劃制定30項具體會計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