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溫州半島項目的可行性

溫州半島項目的可行性

20世紀70年代,溫州市委、市政府在省、市有關部門和專家對溫州淺灘進行大量調查勘探的基礎上,結合溫州淺灘仍在逐年自然淤積、向東延伸的現實,提出了建設溫州淺灘工程的設想。為使決策科學化,有利於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溫州市委托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天津水運工程研究所多次進行定床、動床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型試驗,開展工程技術經濟可行性研究。研究結果表明:

(壹)項目對周圍環境影響不大。

根據南科院、自然科學研究所的檢測和專家評審,認為圍墾工程實施後,對甌江口防洪排澇無明顯影響;有利於港外主航道中間航道的穩定和沙洲深度的增加;有利於改善七裏深水港區的靠泊穩性條件;嶺泥北堤下端是否封堵(即四周或“留口”),對狀元坳深水資源無明顯不利影響;圍墾工程還消除了溫州淺灘東南風浪的揚沙和輸沙,對保持港區水深起到了積極作用;對整個甌江口的潮流結構沒有影響。

2002年6月,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組織對《溫州淺灘壹期工程海域使用論證報告》進行了審查,認為溫州淺灘工程涉及的海域使用符合浙江省和溫州市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區劃的要求。從專題研究結果來看,項目對港口航道、生物資源開發和周邊海域海洋生態環境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堅持近期與中長期相結合,開發管理與資源保護相結合,圍墾促淤相結合,使資源得到更新和恢復。同時,要高度重視對周圍自然環境的影響,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的理念,防止開發超過環境容量和資源本身的承載能力,統籌規劃,綜合利用,努力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壹和協調。

(2)工程技術可行

溫州淺灘是東海典型的海相淤泥質軟基和強潮區,工程設計的關鍵在於軟基處理和大壩結構。

淺灘粉土具有高壓縮性、高含水量、高敏感性、低強度的特點,地基處理難度為國內罕見。目前軟基處理的方法有很多,如排水板預壓、爆破擠淤、樁基等,其中最有效的解決方法是采用塑料排水板、土工布和擠密層的組合來加強地基處理。通過控制拋石的加載速率,可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強度,加快施工進度。同時,大壩的護坡采用澆築混凝土塊的結構,有效地保護了大壩的外形。因此,浙江沿海填海工程大多采用該技術設計。

為了驗證沙洲壩結構的可靠性和適用性,在泥嶼島壹側提前修建了1800米的試驗堤,在設計和施工中探索和積累管理經驗。試驗堤建設順利,於2003年2月完工。經過2004年“雲娜”臺風的考驗,試驗堤依然巍然屹立在溫州淺灘上。實踐證明,試驗堤的地基處理和堤身結構可靠,投資費用低,溫州淺灘圍填海工程基本采用這種地基處理方法和堤身結構。

(3)項目經濟效益顯著。

淺灘工程建成後,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壹是壹期填海工程完成後,圍合面積為2.37萬畝。按照目前溫州市征地成本每畝654.38+0.3萬元計算,壹期圍合區域土地價值將達到3654.38+0億元。填海造地產生的土地將極大緩解溫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土地瓶頸制約,通過開發利用其間接效益巨大;二是運輸成本節約明顯。壹期工程建成通車後,為洞頭縣尤其是狀元坳深水港區集疏運貨物創造了有利條件,大大降低了貨物的短途運輸成本和中轉成本。第三,旅遊誘發的收入可觀。統計顯示,近年來洞頭縣的旅遊流量每年增長10%。嶺泥海堤建成後,預計洞頭縣旅遊業每年將吸引6萬人次,洞頭“國家海洋公園”建成後,旅遊業年均增幅將不低於10%,旅遊直接收入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