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心理學家什麽時候不用遵守醫患保密協議?

心理學家什麽時候不用遵守醫患保密協議?

我覺得這個問題對於心理咨詢師來說是無可爭議的。如果遊客確實有違法犯罪行為,要向公安機關舉報。否則和明知不報或者包庇犯罪分子是兩碼事。雖然心理咨詢師的第壹原則是保密,但不代表什麽都可以保密。同樣,也有保密例外!

咨詢前,心理咨詢師會告訴來訪者保密原則和保密例外原則。在大多數情況下,保密原則貫穿於咨詢和完成後的所有過程。但是,有幾種情況不需要保密:

1,來訪者有違法犯罪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心理咨詢師沒有必要對壹個罪犯有任何的同情,因為無論什麽樣的心理困惑,遵守法律,維護人性都是心理底線。即使遵紀守法,不管是誰知道了別人的違法行為,都是鼓勵、包庇犯罪分子的行為,這不僅是職業道德,也是公民義務。而且在配合警方調查的過程中,不可能對來訪者的信息進行保密,這是警方作為輔助證據的手段,咨詢師應該密切配合。

2.當來訪者自殺或自殘時,咨詢師在與其他部分或上級討論時,會在壹定程度上提供來訪者信息,但可能停留在低層次的宣傳,這不僅是對來訪者本身的責任,也是對家屬的責任。

3.訪客需要被轉移。如果現在的咨詢師認為他們之間的關系已經不適合繼續,可能需要轉到其他咨詢師。此時,顧問還應該提供完整的信息。

4.當來訪者可能有壹些會傷害他人的因素,比如傳染病或者其他,咨詢師也可以打破保密原則。

5.心理咨詢師受傷後,有些證據需要作為心理咨詢師自己的維權證據,也是可以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