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所用材料,底板可分為純木板和碳板。下面分別介紹壹下。純木球拍和碳底板的區別很大,不僅是彈性的區別,手感也有區別。
碳纖維的學名是“聚丙烯丙烯酸碳纖維”,是由碳纖維和相關基體樹脂(如環氧樹脂)制成的復合材料。其物理和機械性能可與金屬相媲美,但其比重比金屬輕得多。碳纖維材質的底板重量輕,回彈強,擊弧低,速度快,旋轉略差。碳素底板的結構通常是5木2碳,即5層純木2層碳素結構。碳板適合結合弧圈快速進攻。
碳纖維板類型分為:
談到碳板,人們自然會想到普裏莫拉奇碳。的確,它仍然是乒乓球裝備中的壹件重器,其經典的“榿木面材碳泡桐大芯”結構無疑是蝴蝶宣揚暴力美學的最佳劇本。泡桐的木材比較柔軟,作為芯材,強度沒有阿尤斯那麽充沛,但是比較穩定;榿木作為面材,彈性好,“吃球”,但球感傳遞平緩;它們夾入強力碳纖維編織纖維後,既利用了復合纖維材料的剛性,又具備了必要的操控性能,所以是快膠的重度愛好者。同樣結構的SARDIUS、GERGELY、GERGELY21也很受歡迎,而施拉格奪冠後迅速推出的W.Schlager更是將這種設計推向了巔峰。
這類輕質碳球板既想利用碳纖維的高速度,又不想犧牲純木質球板的手感,或者把碳的作用降到最低,成為“不像碳板的碳板”。要達到這個目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像大部分歐洲品牌壹樣,使用薄碳纖維(約0.1mm厚)。由於薄碳層對板體的支撐不是很強,所以通常采用5W 2C的結構,並且為了盡可能避免碳對手柄的負面影響,碳纖維被“深埋”在受力材料之下。最終的結果是:手感雖然沒有純木頭那麽自然,但依然鋒利;起皮速度比純木板快,但力量感不如“重碳”板;弧是平的,但旋轉是可以接受的。乒乓球場內的純木板分為五夾板和七夾板。五塊夾板簡稱五夾。顧名思義,它是由五層純木材制成的。比較薄有彈性,所以摸起來透明靈敏,容易變形儲能,底部強度好,旋轉性強。多為弧形板或者適合初學者。七夾板,簡稱七夾,彈性好,球速快,多為快弧板。純木五夾底板結構:面材兩側最外層直接影響剝離的速度和球感的傳遞。芯材的中間層,通常較厚,也叫“大芯”,是球板底部強度的主要決定因素。核心材質相對較厚,底部力量更好,力量更渾厚,但對擊球方向的控制感會降低。夾在表面材料和芯材料之間的材料的第二外層通常是水平的,以幫助增加回彈力。隨著材質的相對加厚,球板的速度會相應加快,但手感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