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買家,討價還價時,可以問以下問題:
"如果我們訂購的數量增加壹倍或壹半會怎麽樣?"
“如果我們和妳簽壹年的合同,或者更長的合同呢?”
"如果我們減少押金,妳認為怎麽樣?"
“如果我們自己提供材料呢?”
“如果我們提供自己的工具呢?”
“如果我們自己提供技術信息呢?”。
"如果我們要求改變產品規格會怎麽樣?"
"如果我們分期付款怎麽樣?"
“如果我們自己解決運輸問題呢?”
當妳想獲得對方的信息,得到妳需要的信息時,妳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請告訴我,為什麽半個月後才能發貨?”
“這批貨的出廠價是多少?”
"妳對我們的產品有什麽不滿嗎?"
“請問,取貨的地方在哪裏?”
“什麽時候到?”
當妳想引起對方的註意,引導他的談話方向時,可以這樣提問:
"妳能解釋壹下如何修理這種產品嗎?"
"如果我們下壹個大訂單,妳們公司能完全供應嗎?"
“妳有沒有想過增加產量,擴大壹些交易?”
“可以請妳考慮簽壹份三年的合同嗎?”
當妳希望對方做出結論時,妳可以這樣提問:
“妳想訂多少貨?”
“妳對這種風格滿意嗎?”
“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可以簽協議了嗎?”
當妳想表達妳的感受或想法時,妳可以用這種問題:
"妳壹定很驚訝我們的價格這麽低,對嗎?"
“妳調查過公司的財務狀況和信用(表示自信和自豪)嗎?”
“我們已經做了調查。妳知道我們發現了什麽嗎?”
“妳對那個建議(吸引別人的註意力,引導別人的思維)有什麽反應?”
“請問,妳知道這是達成壹致(吸引對方註意力,引導對方做出自己的結論)的唯壹途徑嗎?”
簡而言之,每壹個問題都是找出路的“石頭”。妳可以通過產品質量、購買數量、付款方式、發貨時間等問題了解對方的真實情況。同時不斷扔石頭問路也能讓對方疲於應付。如果賣家想拒絕買家的提問,壹般是不禮貌的。面對如此接二連三的問題,很多賣家不僅難以主動,寧願適當降價也不願疲於回答問題。
當然,采用上述方法並不壹定能使買方在談判中獲得成功,或者得到更低的價格。如果對方采取巧妙的措施反制這種“投石問路”,那麽買方的這種策略就很難奏效。比如買家扔出壹塊“石頭”,賣家最好要求對方馬上下單,作為妳滿足他提問要求的條件,這樣買家就不敢輕易提問了。
精明的賣家也能把買家扔過來的“石頭”變成好機會。比如,針對買家想了解更多的心理,可以有意識地進行引導,提出反建議,輕松地把對方扔過來的“石頭”扔還給對方。
“我已經回答了妳所有的問題。怎麽樣?請考慮我的條件?”“妳想知道的就這些。如果妳想要更大的數量,妳可以享受優惠價。這個條件可以接受嗎?”這種情況往往會導致談判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