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山西省陽泉市東輝鎮地理環境怎麽樣?

山西省陽泉市東輝鎮地理環境怎麽樣?

東輝鎮位於平定縣東部,東與河北省接壤,南與郫西縣接壤,縣級公路白旗線、東丈線貫穿全境。全鎮總面積228平方公裏,轄42個村委會,2006年底總人口30282人。鎮政府設在東會村,距縣城35公裏。

東輝鎮四面環山,溝壑縱橫。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6座。艾山巍峨險峻,嶺南溪西流東出。石耀川周圍的土地很肥沃。該鎮以農業為主,種植玉米、小米、豆類等農作物。1990年最高糧食產量2018.9萬公斤,畝產398公斤。全鎮林牧業發展迅速,造林面積4000畝,果園面積500畝。紅棗、柿子、黑棗、核桃為特色產品,年產幹鮮果75萬公斤。中國擁有大量的矽石、天然石英砂、白雲石和大理石等礦產品,以及少量的水晶、龍軒型鐵礦和鋁鋅砂重晶石。由於交通條件有限,經濟基礎薄弱,大部分礦產品未被開采。鄉鎮企業以加工為主,產品有紅磚、石英石、電纜、小雜糧、石灰蛋等。2006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0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50元。

東輝鎮七很村是晉冀重點。1937年5月,劉伯承元帥指揮八路軍兩次進攻日軍,史稱“七大功績”。東輝村程家巖的元代墓葬建築精美,壁畫栩栩如生。甘寧寺,建於金泰和六年(1206),具有壹定的文物研究價值,馬山村的麻池巖寺大殿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47平定解放後,東輝鎮歸平定(路南)縣政府管轄。1950年3月,全縣劃分為11區,東輝鎮屬八區和九區,八區在東輝村,九區在七根村。1953實行區鄉制。全縣分為五個區,69個鄉直接歸縣管轄。七根區轄禪泉、娘娘廟、英壯、七根四個鄉鎮,石爻、黃安、馬山、白亮、東輝、小川奈那、馬底峪、瓦嶺八個鄉鎮由縣直管。65438年至0956年實行鄉村制,全縣分為62個鄉。東輝鎮分為九個鄉鎮:東輝、李皇庵、瓦嶺、後石窯、娘娘廟、馬山、禪泉、小川和英壯。9月9日,1958各鄉鎮召開人民公社成立大會,人民公社面向公社,政治-社會,分公社、管理區、生產隊三級。1961,管理區改為生產大隊,生產隊為生產班。1971年,東輝公社下轄13個生產大隊,98個生產隊,分別是東輝、席暉、瓦嶺、前石窯、後石窯、孟家張、竹峪、淅川、白家地張、張詩堯、草青巖、新莊、岔河集。馬山公社轄馬山、木草、李煜、前小川、中小川、後小川、東溪溝、白亮、齊家峪、七根、引水寺、小邊地、南山、英壯、李鴻、洪倩、沙鍋箐集等17個生產大隊,94個生產隊。產泉公社轄產泉、大東岔、小東岔、娘娘廟、南峪、青陽、孤東、張香利、鬥嶺、馬底峪、原黃安、李黃幹集等12生產大隊和59個生產隊。1981年,縣委確立東三聯合煤礦為東會、馬山、產泉三個無煤公社的主要經濟支柱。1984年2月,政社分開,實行鄉(鎮)村制,全縣19公社改制為鄉;同年65438+二月,董回到家鄉,改鎮。鄉鎮關系還是以人民公社時期的行政區劃為基礎的。5438年6月+2000年2月,全縣撤鄉並鎮,原東輝鎮、馬山鄉、禪泉鄉合並為新的東輝鎮。

東輝鎮的工業起步較早。1958在“大鋼鐵,大企業”的號召下,各種社會隊伍成立了壹些小企業,從事鋼鐵冶煉。65438年至0970年,根據北方農業會議提出的“建立縣、社、隊三級農機修理網絡”和“以農辦工、以工支農”的方針,先後組建了東輝、馬山、產泉三個農機加工廠。1984年底,縣委明確提出“資源優勢加新技術開發”的產業發展方向,建成東輝鞋廠、馬山大理石廠、馬山維多茶廠、山泉氧化鎂廠、席暉村編織袋廠、張詩堯村電纜廠等壹批鄉鎮企業,從業人員800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10%。國有資產總值600萬元,年工業總產值4000萬元。2006年,經過改制,鄉鎮工業企業有東輝村磚廠、平定縣李三化工有限公司和英壯村石材廠三家民營企業,發展勢頭良好。

東輝鎮旅遊業發展緩慢。馬山村有七大勝利碑和麻池巖寺,不對外開放。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交通條件的改善,陽泉紅色教育基地逐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