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器損傷。
2.高溫傷。
3.灰塵。
4.噪音。
5.高溫潮濕的工作環境。
化學因素
1.供應室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要接觸各種化學消毒劑(如含氯制劑、過氧化氫等),這些消毒劑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揮發性和腐蝕性。消毒供應室對工作環境的要求非常嚴格。室內空氣、臺面和墻壁、地面每天要按規定清洗消毒,對被朊病毒汙染等特殊物品要采取特殊的消毒方法。這些消毒劑是致命的。
2.壹次性無菌物品(如壹次性輸液器、註射器等)釋放的有害氣體,在我國均采用EO滅菌。在這些無菌物品的儲存和分發過程中,空氣中會存在EO,EO對人體是有毒的,會引起不適,甚至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生物因素
1.由細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蟲引起的感染,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毒,對人類生命和健康有害。由於供應室工作人員工作的特殊性,所有接觸到患者血液和體液的器械都必須由供應室工作人員回收、清洗、包裝和滅菌。其次,回收的物品往往含有血液、體液和其他汙染物,使用部門沒有對其進行適當的清洗。而且被汙染的物品數量多、種類復雜,自我防護措施不到位,容易導致病原微生物通過受傷的皮膚黏膜進入體內,引發各種傳染病。
2、微生物氣溶膠傳播,在設備清洗過程中,由於超聲波清洗和精密設備,對有機汙染較重的設備進行清洗和初步處理,人工用刷子清洗和清洗時潑水都會產生大量的微生物氣溶膠。
3、工作人員自身因素,工作人員自身因素起關鍵因素,由於工作人員對操作常規和工作態度不強,在回收汙染物品時,往往不戴手套碰運氣,在分揀清點物品和清洗設備時,不穿防護服和口罩,不能有效地使用防護用品保護自己,沒有形成良好的防護意識和行為習慣,都可能對自己造成傷害。特別是接收組負責醫院各部門使用的可回收物品。工作量大,手套經常破損,每天接觸這些物品有很大幾率感染各種傳染病,從而形成醫院的高危人群。
生理和心理問題
1.多年來,人們對供應室的工作人員有各種偏見。他們認為供應室的工作技術含量低,經濟效益差,讓少數人自卑。而且供應室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要仔細檢查各種手術包和治療包內物品和器械的數量和完整性,負責病房內的幹包和定期消毒包的清洗和包裝。在操作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集中精力校對。我們什麽都不能缺,以免耽誤治療,影響患者手術。所以供應室的工作人員緊張、勞累、精神單壹,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容易造成身體和心理的疲勞。同時,供應室工作人員面臨職業暴露機會、安全風險等諸多風險,也承受著較重的心理壓力,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2.運動功能損傷消毒供應室的工作人員負責醫院各科無菌物品的供應。他們體力勞動強度大,在接受和傳遞物品時處理物品不當會造成肌肉和關節損傷。在回收、洗滌、包裝等操作過程中,連續低頭站立會引起頸椎小兒病、腰椎小兒病、下肢靜脈曲張、擦傷關節損傷等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