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城墻(江陽區)
瀘州歷史悠久。夏商時期,瀘州隸屬涼州。西漢時期,正式設立江陽郡。南宋時期,老瀘州“神臂城”聞名天下。現在,江陽區的瀘州城墻只剩下壹些斷壁殘垣。“瀘州城墻”的稱號由此而來。“瀘州城墻”位於江陽區城區,現存東、北、西三段,多建於明代。東城墻包括寧廣門、仁和城墻、匯金城墻三段。北城墻包括三聖城墻、大北街城墻、小北街城墻三段。西城墻只剩下枇杷溝城墻。全長1088.1米,均為石材。其中,東城墻長246米,寬4米,高4.4米。西城墻長325.6米,寬4米,高6.5米。東門,寧光門,是僅存的大門。至於寧光門的來歷,據當地老人說,當妳從門樓上眺望長江時,月光灑在平靜的江面上,江面如鏡,由此得名“寧光門”。拱形門洞跨度3米,高2.8米,深10.25米。由於城市的發展變化,原來的城墻被拓寬成了壹條馬路,但寧光門的門洞卻成了馬路下面的壹個洞,看起來像是橋洞。瀘州城墻屬於古城和寶寨遺址,見證了宋代以來瀘州城市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人文和科學研究價值。1992年,市政府公布“瀘州城墻”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瀘州城墻”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匯金城墻
保護範圍:東至大河街,南至城墻外5米(至河巷子路),西至匯金城墻13號城墻外3米,北至孝順路中心線城墻北端外5米。
2.仁和路城墻
保護範圍:南、北以城墻外延4米為界,東、西以城墻外延2米為界。
3.三聖城墻(分為東、西兩段)
保護範圍:
東段:東至城墻外5m,西至大北街城墻外3m,南至濱水華庭消防通道中線城墻外5m,北至小順路1號樓城墻外3m。
西段:東至城墻外5m,西至大北街城墻外3m,南至大北街121號樓城墻外2m。以城墻外5m至安富公寓消防通道中心線為界。
4.琵琶溝城墻
保護範圍:寶成路3號樓以南,城墻外2m連江路以北,城墻外2m琵琶溝55號以西,城墻外3m勞動路1號樓以東。
5.聚光門
保護範圍:南北以門洞為中心向兩側各延伸25米,南北以城墻為界,東西各延伸2米。
6.大北街城墻
保護範圍:大北街以東3米,以西3米,以北2米。
7.小北街墻
保護範圍:東5米,西3米,北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