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有哪些開始和結束的跡象?為什麽?

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有哪些開始和結束的跡象?為什麽?

1,開始標誌:甲午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後,清政府為了向日本支付賠款和“贖回”遼東半島,大量舉借外債。為了成為中國的債權人,帝國主義列強展開了激烈的資本輸出競爭。

列強在努力成為中國的債主的同時,又以另壹種方式向中國輸出資本,即奪取在中國修建鐵路、采礦、設廠的權利。

2.結束標誌: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徹底的民族民主革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它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解放。辛亥革命開啟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建立了和諧的政權,結束了君主專制。

3.列強瓜分中國的原因:19年底,由於壟斷組織的激烈競爭,列強的資本輸出與日俱增,對海外各國的殖民掠奪更加激烈。?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慘敗和清政府推行的投降政策,極大地鼓舞了列強對中國的野心。?

擴大數據瓜分中國狂潮指的是19年底列強在中國的資本輸出和對租借地的攫取,以及“勢力範圍”的劃分。

1896年,俄國通過迫使日本歸還遼東半島立下汗馬功勞,誘使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密約》,其中包括修建和經營東三省通往俄國的鐵路以及戰時開放港口的條件,進而引發列強爭相逼迫清政府劃出勢力範圍、租界和租界的事件。?

這是壹種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侵略方式,體現了資本主義發展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要求。資本輸出對中國的影響是雙重的。壹是列強加強政治控制,經濟上掠奪中國,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第二,中國的自然經濟進壹步遭到破壞,客觀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資本輸出對中國的有害影響比商品輸出要大得多,也深遠得多。奪取租借地,劃分“勢力範圍”,是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壹種形式,使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嚴重危機,從半殖民地走向殖民地。

瓜分中國的狂潮把中國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成為西方列強的經濟附庸。除了沿海和長江沿岸的少數城市,中國廣大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的經濟正處於破產的邊緣。外國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共同統治導致了近代中國經濟的落後和人民的貧困。

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自戊戌變法失敗後,中國政權再次被保守的慈禧集團控制,中國人民進壹步認識到,指望清政府抵抗帝國主義的瓜分和侵略是不可能的,只有人民起來誓死捍衛祖國的領土主權和民族的存亡。

但中國長期受列強欺淩,在當地引起強烈的排外情緒,成為義和團運動的導火索。手握清政府大權的慈禧太後,利用義和團運動,於6月21900以光緒名義向十壹國宣戰,引發八國聯軍之戰。?

百度百科-瓜分中國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