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向: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咨詢師起主導作用,咨詢對象(尋求者)是心理咨詢過程中的主體。咨詢師與客戶互動合作,使咨詢活動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以圓滿的結局完成。是心理咨詢的“雙向”。
因此,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壹方面,咨詢對象必須聽取咨詢者的意見,積極配合他們的幫助和教育;另壹方面,咨詢師還必須洞察客戶的心理變化,根據客戶的反應調整幫助和教育,調動客戶的積極性。
2.多端:眾所周知,壹個人的心理結構和精神面貌主要由知識(認知)、情感(情緒)、意誌(意誌)、行為(行為)四個方面構成。壹個人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主要是因為這四個方面的偏差。由於社會生活實踐的不同,這四個因素在每個人的心理結構中占據著不同的位置,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其發展的不平衡產生了某壹方面的薄弱環節。因此,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壹定要根據咨詢對象的具體情況,選擇最需要、最迫切的方面作為咨詢工作的起點和突破口,從“以理服人”入手,幫助他們認識事物,認識危害;從“動之以情”出發,用愛的情感溝通雙方的心靈,解除心理防禦的障礙,調節自己的情緒;從“用心提煉”開始,使他們樹立信心,堅定決心,培養毅力,自始至終配合咨詢過程;從“引導和行動”入手,讓他們從事與原有心理障礙對立的健康心理活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就是心理咨詢過程的“多終端”。
3.社會性:心理咨詢不是在“真空”中進行的。社會經濟文化的興衰,科技的進步,社會價值體系的變化,都會對心理咨詢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心理咨詢師對當事人的幫助只是各種“影響源”的“支流”之壹。家庭、學校、社會機構等“支流”在不斷地清理、浸潤著服務對象的心靈。這些“流”有的與心理咨詢相壹致,可以幫助和促進來訪者更好地克服心理障礙,有的則與心理咨詢相違背,甚至阻礙和削弱心理咨詢的順利開展。這就要求心理咨詢師必須將心理咨詢與學校、家庭、社會聯系起來,統壹步調,共同幫助來訪者。壹方面,要註意分析咨詢對象心理問題的社會背景,找出其心理障礙的真正原因;另壹方面,在解決來訪者的心理問題時,要積極取得各方面的配合,用符合心理咨詢要求的積極影響來克服和抵制與心理咨詢要求相反的消極影響。這就是心理咨詢過程的“社會性”。
4.漸進性:人的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是漸進的。同樣,不良心理素質的克服和消除也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壹蹴而就。所以,克服急躁情緒,心理咨詢師和來訪者不要壹下子提出過分的要求,要由簡單到復雜,由量到質,循序漸進。心理過程的“漸進性”要求咨詢師培養細心耐心的品質,幫助來訪者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5.重復性: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曲折的,螺旋式上升而不是直線前進。人的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也是如此,尤其是不良心理素質的克服和消除。所以,心理咨詢師不要有壹勞永逸的想法,不要把自己和當事人的關系局限在門診室內,不要對當事人的反復出現表現出厭惡和冷漠,更不要批評和指責。心理咨詢師還必須註意檢查自己的咨詢效果,定期對重點咨詢對象進行走訪,鞏固咨詢效果,防止舊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