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更可控
“BIM技術在改善當前綠色建築存在的問題,提高綠色建築的整體性能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林海燕表示,雖然目前中國綠色建築發展迅速,但壹直存在重設計輕操作、設計目標與結果不匹配等問題。
作為新版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的主編,他認為,雖然綠色建築設計標誌的數量遠大於運營標誌,但綠色建築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建築全生命周期的環境保護和資源集約,BIM可以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壹個項目要經歷設計、建設、運營、維護等多個階段,很多問題在設計的時候就存在。因為設計是壹個比較標準的情況,沒有辦法模擬365天的具體表現,所以最終落地的時候可能與設計的初衷不太壹致甚至背道而馳。如果能在設計階段加入壹些信息模擬工具,模擬其建成後的性能,就能在設計階段預測其實際性能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綠色三星等壹些綠色建築的認證體系。”歐特克軟件(中國)有限公司工程建設行業總監李紹堅表示,在CAD主導的二維時代,很難做出準確的、定量的、前瞻性的估算和分析。有了BIM,在設計階段,不僅可以包含更豐富的建築相關屬性的信息,還可以與壹些外部客觀參考進行實時且非常準確的量化對比,確保設計階段的意圖能夠在施工階段真正實現。在建成後的運維階段,BIM還可以隨時監控和管理建築的運行數據並及時調整,確保其在理想狀態下運行,從而真正徹底貫徹綠色建築的環保目標。
關於BIM能帶來的集約效應,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計算機應用分會副理事長任愛珠以新西蘭某項目為例。采用BIM技術後,該項目比同面積建築節能73%,人工照明光源和用水量節約50%。不僅如此,項目中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率達到了70%,環保效果非常明顯。
上海先行壹步。
值得關註的是,就在大會召開前幾天,上海剛剛發布了《關於本市推進BIM技術應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專門提出要推進BIM技術與綠色建築、建築工業化融合研究,建立符合裝配式建築設計施工要求的BIM技術應用體系,建立標準構件模型族庫,提高裝配式建築設計施工質量和效率。提升基於BIM技術的模擬分析軟件水平,增強綠色建築在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模擬分析和優化改進能力,最大限度發揮綠色建築效果。
“這壹規定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借助BIM在建築行業形成聯動效應,推動行業整體轉型升級。”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結構分會計算機應用委員會主任委員楊誌勇說。
記者了解到,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調研如何把上海建設成中央要求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中心時,提出必須發展BIM技術。《意見》對BIM發展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作出了具體規定。指出,到2016年底,全市主要設計、施工、咨詢服務和物業管理單位普遍具備應用BIM技術的能力。到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政府投資項目全部應用BIM技術,規模以上社會投資項目普遍應用BIM技術。
“上海在全國率先出臺BIM專項指導政策。可以說是壹石激起千層浪,極大地推動了BIM在這個城市乃至整個行業的發展。”北京鴻業同行科技有限公司王小軍認為,意見明確了BIM交付的流程,要求到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政府投資項目全部應用BIM技術。這對很多處於觀望或不知所措的企業和城市是壹個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