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前段時間,某信息分類網站上發布的高鐵乘務員招聘信息,就吸引了眾多求職者的關註。招聘信息宣稱“鐵路局招聘高鐵乘務員,兩休三天,獎金和績效工資,綜合收入每月4500-6500元……”,而該機構是壹家勞務公司。求職者去應聘時發現,所謂的勞務公司只在壹個房間裏擺放了幾張電腦桌和壹個沙發,卻沒有懸掛從事職業中介業務必須取得的《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稅務登記證》等證件。勞務公司以押金、管理費、安裝費等名義向求職者收取數百元。收費後,求職者等待消息,卻沒有下文。當求職者再次上門時,發現所謂的勞務公司已經人去樓空。
這樣類似的操作還包括招聘高爾夫球童、長途司機、長途陪護、KTV服務員等等。這種“黑中介”本身沒有職業介紹資質,有的甚至沒有工商登記。完全是壹些詐騙團夥在操作。大部分都是在短租的壹個辦公室,壹個商務樓上班,然後以高薪招聘的名義招很多對工作要求不高的人。收取壹定的中介費或招聘費後,他們就會變得“無中生有”。求職者不僅希望落空,還要交中介費。
騙局二:發布虛假信息,詐騙求職者。
有求職者在分類信息網站上看到招聘信息,稱高薪招聘遠洋貨輪船員,月薪8000至1000元,工作地點為上海。當求職者抱著美好的願景去應聘時,很容易通過“面試”,然後被招聘公司用長途汽車運送到山東壹個偏遠的港口,成為壹名小漁船上的漁民。工作環境惡劣苛刻,工資待遇更是和當初網上招聘信息相差甚遠。在此期間,船東還會以各種理由向求職者收取“服裝費”、“執照費”、“保險費”。壹旦求職者不遵守,暴徒就會威脅迫使求職者就範。有些求職者工作三五個月後只能拿到微薄的工資,留下壹身的傷痛。
當這些求職者回到第壹次參加面試的地方,所謂的“勞務公司”已經不見了。工商登記部門進壹步調查發現,這些所謂的“勞務公司”根本沒有辦理工商登記,是不折不扣的“黑中介”,其目的是和壹些船主壹起詐騙求職者。
招數三:混淆法律關系,誤導求職者。
壹些所謂的咨詢公司或培訓機構在其網站上發布“高薪招聘”啟事,職位多為“移動互聯網產品經理助理”等看似白領的職位。招聘門檻不高,普通高校畢業生符合招聘要求。當這些高校求職者前來求職時,這些公司或培訓機構聲稱為求職者提供移動互聯網方面的專業培訓,培訓合格後即可錄用。在公司的指導和承諾下,部分求職大學生簽訂了內部培訓協議、SAP崗前培訓協議、SAP崗前培訓補充協議等民事協議。這些協議明確了公司和求職者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只是簡單的培訓關系。求職者培訓合格後,公司才會考慮錄用,建立勞動關系。這些培訓協議還要求求職者承擔大筆培訓費。這時,如果求職者沒有足夠的資金,這些公司甚至主動提出用貸款幫助求職者支付培訓費。
當培訓開始後,求職者發現所謂高大上的“SAP培訓”只是壹些網頁設計等簡單的IT技能培訓,並沒有太多的專業含金量。而且求職者基本不可能通過培訓。即使他們通過了培訓,最初聲稱被錄用的公司往往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求職者的大筆培訓費將打擊水漂。壹些求職者甚至莫名其妙地承擔了大筆貸款,每個月都要償還培訓貸款。
騙局四:與體檢機構串通,騙取“體檢費”。
壹些“黑中介”利用求職者急於找工作的心理,假裝按照正常的招聘程序,先給求職者進行筆試,筆試合格後再要求求職者到指定的醫療機構進行體檢。體檢完成後,“黑中介”以“體檢不合格”或面試不合格為由公然拒絕求職者。求職者繳納的體檢費由“黑中介”和指定體檢機構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