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公務員最重要的屬性就是穩定,工資壹般在2000-4000元左右。賺錢是不可能的。仔細調查會發現,很多公職人員雖然工資不高,但在當地有好幾套房。這是為什麽呢?買房的錢從哪裏來?
壹.無形福利
有段時間很流行幹工資條,很多公務員的工資條都有些“可憐”,基本在2600-4000左右徘徊。也許成為領導後,工資會突破5字頭,但這需要很長時間,也需要壹些機會和運氣。大部分基層勞動者壹生可能收入4000元左右。
但是,公務員有隱形福利。除了工資,其他福利壹起算,也是不少收入。首先是年終業績。根據地區和崗位的不同,年終績效獎金也不同。在壹些經濟發達地區,普通公務員年底能拿到5-6萬左右的績效。加上工資,年薪立馬達到654.38+萬以上。
公務員除了績效,還有日常夥食、車補、住房補貼和財產補貼等。,而且北方的公務員也有取暖津貼。這些費用加在壹起,每月可達數千英鎊,構成收入的壹部分。還有壹些公務員在單位食堂吃飯,可以省下大部分自費吃飯的錢,無形中增加了自己的積蓄。
公務員之所以能買幾套房,最大的原因就是有公積金,而且經濟發達地區的公積金繳納額度很高。比如天津公務員的基本收入分為打卡工資、績效獎金、公積金。雖然打卡工資只有4-5000元左右,但是公積金是按照12%的額度繳納的,還有額外的補充公積金,每個月加起來能有5000多元。
這也意味著,買了低價房,付了幾十萬首付後,剩下的貸款每個月都可以從公積金裏扣。對於公務員來說,買房的壓力不是很重。解決首付後,他們可以用公積金還貸。每個月吃飯都可以在公司解決,逢年過節還有現金補貼或者油米禮品。雖然不能非富即貴,但是普通人過得舒服就夠了。
第二,家長提前購買
體制內很多工作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實際上收入剛剛過了城市最低工資線。但是每年報名的時候,還是有成千上萬的人湧入。這是為什麽呢?對於那些已經很富裕的家庭來說,他們不必依賴孩子出去賺錢。他們更願意讓他們在體制內做小職員,在親戚朋友面前說出來。
這種人在體制內並不少見。他們有4000元左右的工資,但名下有幾套房,壹般都是提前買回家的。回想起來,相親市場上最受歡迎的,還不是那些月入上萬的精英女性。但是那些家境殷實,父母提前購買房產,在體制內有穩定收入的女生。
第三,家裏有多余的房產。
想考公務員的大部分都是本地人。家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父母都有房產,孩子自然不用擔心掙辛苦錢買房。這些人希望生活穩定,離家近,能每天陪伴家人,有時間接送孩子。即使工資4000左右,也不用承擔房貸的壓力。畢竟以後可以繼承幾套房子。
如果夫妻雙方都是體制內的職工,雙方不僅可以繼承更多的房產,還可以把公積金加起來,可能每個月幾萬。這筆錢無論是用來買新房,還是到期後拿出來養老,都是壹筆非常客觀的財富。所以沒必要質疑為什麽公務員工資低多套房,因為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房產,然後考上公職。
總結:
中國人自古就有“考試基因”。在古代,金範50多歲才參加考試,今天很多人不工作幾年去參加考試,只是為了全職備考。但是古代市場經濟比較簡單,考公可能是最好的辦法。隨著國內市場經濟的繁榮,很多人覺得考的不好,工資低,責任大,努力賺錢。
但近年來,受諸多因素影響,全球經濟下滑,國內“考試熱”重燃。公務員雖然月薪低,但是隱性福利多,加上公積金,年終績效等等,還是不錯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人不會因為市場經濟不好而輕易下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