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壹個阿姨離婚後很長壹段時間都拒絕和別人交流。以前喜歡聚會的人,每天都把自己關在家裏。當時大家都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只是想著離婚和生活的巨大變化,所以自然不想讓別人說三道四。直到半年後,她才有了自殘的傾向。好在她是壹個求生欲很強的人,於是去了醫院,被診斷為抑郁癥。也是因為這件事,她身邊的朋友才意識到她需要和大家交流。所以大家從壹開始就不敢打擾他,而是轉而主動和他說話,去看望他。不過我媽去看了她幾次,回來感嘆他曾經是壹個很好的溝通者。短短半年時間,他不知道怎麽和大家聊天。
任何技能長期不用都會退化,與人交流也是如此。雖然人與人之間真誠的交流很重要,但是掌握壹些溝通技巧也同樣重要。有壹些人很長時間不與人交流,是因為他們沒有與人交流的經驗,不知道如何與人聊天,如何打破陌生的障礙。因為不擅長,所以越來越孤獨。而有些人,如果他主動選擇長期不和別人交流,他心裏也會有壹些排斥。就像我的壹個朋友說,她沒有戀愛很久,她會覺得害怕戀愛本身,因為那已經不是她生活中熟悉的部分了。
有句話叫習慣成自然,但是當妳沒有形成這個習慣的時候,他也成不了自然。我自己也不是壹個特別開朗的人,所以當我再想和壹個人交流的時候,也會有壹些陌生感。當然,這些陌生感需要通過自我調整主動與他人交流。這是壹種能力,也是對自己的壹種培養。除此之外,溝通是壹種表達情感、聽取他人意見和建議的方式。如果妳的想法從來沒有得到過別人的認可或者妳不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壹個人會覺得很委屈,覺得全世界都不理解妳。這時候心理上自然會產生壹些不好的情緒。孤獨,自卑,抑郁,自然會在無聲的世界裏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