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本名李叔同,是中國戲劇的先驅之壹。他留日歸來後,當過教師和編輯,後來出家為僧,法名弘毅,法名逸仙,後被尊為弘毅大師。
1913被浙江兩級師範學校聘為音樂、繪畫教師。1915起,在南京師範大學擔任音樂、繪畫教師,創作了南京大學歷史上第壹首校歌。1942 10 6月13日,弘毅大師在全州不二次溫嶺養老院逸靜室圓寂。
擴展數據:
作為我國傑出的音樂家和藝術教育家,李叔同先後培養出豐子愷、潘天壽、音樂家劉質平等著名藝術家。他苦心拜佛,午後不吃飯,精研佛法,弘揚佛法,幫助眾生脫離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法門第十壹祖”。
對於後來放棄所有藝術的弘毅大師,或者說他不想再提“李叔同”這個名字。當俗世紅塵的風景已經看過,恐怕另壹個領域的風景也準備出來了,叫他另壹段人生旅程,就像豐子愷曾經用“三層樓”來說明他出家的原因。
“壹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是衣食,精神生活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是宗教。”豐子愷曾直言,“有壹種人,腳好,不滿足於二樓,就走樓梯,爬上三樓。他們很認真,僅僅滿足物質和精神需求是不夠的,還要探索生活的真相。
在他們看來,財產和名譽都是外物,學術文藝都是壹時之美,弘毅大師李叔同就是最好的例子。"
百度百科-弘毅大師
人民網-在弘毅大師誕辰135周年之際,濮存昕感嘆他的壹生“像壹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