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是寄生植物嗎?
檀香產自檀香科的檀香樹。檀香的歷史非常悠久,在古梵文典籍和中國的典籍中都有提及。原產於東印度群島的壹些島嶼,尤其是南印度600-2400米的高地,在太平洋島嶼和澳大利亞也有分布,在中國海南也有廣泛種植。其中,印度占世界檀香總產量的75%。
說也奇怪,檀香雖然是樹的壹種,但卻是半寄生樹,往往寄生在比它矮的灌木和草上,用根吸盤緊緊吸附在寄主植物上,吸取它們的養分進行生長。檀香樹的根部雖然也從土壤中吸收少量養分,但主要靠掠奪寄主植物的養分生存。
這種樹的高度中等,它的心材是檀香,呈褐色,可以提取檀香精油。當樹齡為40-50年時,檀香樹可以達到成熟期。此時約12至15米高,心材周長可達最長,含油量最高。深褐色的樹幹有壹股強烈的氣味,尤其是靠近地面和根部的地方。芳香油性部分主要在心材和根中,樹皮和邊材無味。成熟的樹可以產生200公斤的精油,這是巨大的。根產生的精油在6% ~ 7%之間,心材的精油在2% ~ 5%之間。
檀香為什麽地位這麽高?
檀香精油是從檀香中蒸餾出來的。儲存六個月後,它可以達到適當的成熟度和香味。其顏色由淡黃色變為黃棕色,濃稠、香甜、自然,有果香。它的香氣有安神助眠的作用,在寂靜中透露著聖潔,能使人集中精神,心境平和,更具智慧和潛力。
自古以來,檀香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就有著神聖的地位。“譚”原是印度梵文的音譯,意為“給予”。檀香樹有“聖樹”“招財樹”的美譽。歷史上,皇宮裏的家具被指定用老檀香制作,皇帝的書房和臥室也燒檀香。古人認為吸入檀香,坐在檀香上,可以增加氣場。後來流傳到民間,壹些企業主會在自己的店鋪裏燒檀香招財辟邪,提升知名度,生意興隆。
檀香也是信眾供佛必不可少的東西。許多雕像和寺廟都是用檀香木雕刻的。檀香用於宗教儀式由來已久,壹直被印度人視為香木中的聖品。比如佛經中已經記載釋迦牟尼小時候學寫字用的木板是最好的檀香木“陶頭檀”,產於摩羅耶山。後來佛教興盛,檀香無疑成為佛教第壹香。
中國進口檀香已經1000多年了。東漢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入,檀香開始進入中國。檀香是從西藏、雲南和東南沿海傳入內地,作為供奉佛祖的香料。虔誠的朝聖者花高價購買這壹小塊檀香,點燃時極其芳香,作為熏香的貢品。
壹個關於檀香的神秘傳說,壹尊神秘的檀香佛像
還有壹個關於檀香的神奇傳說。
相傳西域國王優填王很崇拜天上說話的佛,於是懇求弟子大村用神力把雕塑家送上天,要他記住佛的樣子,並找到檀香,命令他雕刻成佛像。
最後,雕刻的佛像高八尺,相當於佛陀真身的壹半。佛像獨特的紫金色,是檀香木特有的顏色。相傳南朝時,梁武帝曾派兵渡海找到這尊檀香像,供奉在金陵(今南京)瓦罐閣。到了宋代,北宋太宗在東都洛陽修建了齊聖寺,並將檀香像從金陵遷到洛陽。
在宋徽宗統治時期,法院計劃將雕像移至修道院的正殿。我選了個吉日,敲鑼打鼓,用轎子擡著瑞的塑像。快要進正殿的時候,發現殿門的橫梁高度不夠,擋住了瑞祥的頭。負責管理的官員非常著急,他們準備叫工匠鋸掉橫梁。突然聽到有人喊:瑞祥好像準備過去了。但是,如果瑞祥彎下腰,剛好可以從門楣下穿過。轎子壹過門梁,壹眨眼就恢復了原狀。所有參加儀式的人都親眼目睹了這壹奇觀。當下齊聲念佛,有人感動落淚。
瑞像低頭入寺雖然只是傳說,但正史中經常可以看到關於檀香的記載,證明了檀香在中土佛教中的神聖地位。於是,檀香和佛教似乎形成了壹種互補的關系:檀香因其奇妙的香氣和靜謐神聖的特性,成為雕刻佛像的最佳材料,而佛教的神聖感反過來又大大增強了檀香的神奇屬性。因此,檀香在中國古代常被視為神奇的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