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類1專業:勞動教育
歷史類1專業:科學史
經濟學有兩個專業:國際稅收和國際經濟發展合作。
法學有兩個專業:紀檢監察、鐵路警務。
理科有兩個專業:行星科學和生物育種科學。
農學有兩個專業:濕地保護與恢復,智能林業。
管理學有兩個專業:海關稽查和慈善事業管理。
藝術類有曲藝、音樂劇、科技、藝術教育、珠寶設計、工藝五個專業。
工科14專業:光電信息材料與器件、氫能科學與工程、可持續能源、智慧能源工程、智能建築與智能交通、智慧水利、智能地球探測、資源與環境大數據工程、碳存儲科學與工程、生物質能與材料、智能交通工程、智慧海洋技術、航天智能電力推進技術、木結構建築與材料。
新增專業超過31的最大原因是“需求旺盛”。俗話說,有市場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場。從全國範圍來看,這些專業的設置是壹種“戰略布局”。
以上31新增本科專業大部分屬於“對口招生”和“對口就業”。其中25個專業競爭最激烈,就業方向明確,就業前景可觀,就業質量高。
這25個專業包括:管理、經濟、法律、科學、農業和工程。
具體來說,就是除了科學史、慈善管理、民間藝術、音樂劇、科技、珠寶設計與技術這六個專業之外,剩下的25個專業。
這25個專業的特點是:專業性強,就業質量高。就業方向要麽是行政部門,要麽是大型科技公司。
比如法學兩個專業,紀檢監察和鐵路警務,基本都是為政府部門或者公安系統量身定做的,其他壹般單位和公司都不需要。只有政府、公安等相關部門才有這個位置。而且需求量大,學校可以持續培養和輸送人才,政府部門可以持續招聘和接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