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經歷了清朝從鼎盛到衰落的歷史過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所以有“壹個恭王府就是清朝歷史的壹半”的說法。在周恩來、谷牧、李嵐清三代國務院領導的關懷下,恭王府的修繕工作歷時28年完成,成為中國唯壹對公眾開放的清代宮殿。
清朝覆滅後,宅邸的產權歸輔仁大學所有。上世紀80年代初,恭王府已經成為壹個八個單元、上百戶的綜合體,有200多戶。要修復恭王府,首要任務就是搬家。65438-0988恭王府花園對外開放,2008年恭王府改造工程完成後,全面對外開放。
2017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被中國博物館協會授予第三批國家壹級博物館。
擴展數據:
歷史
恭親王府和花園,原是的古倫公主和蕭公主在二等助宅規的基礎上,歷時六年修建的,相當於郡王府的規。西路大樓是由大臣小沈陽與壹位高級官員的官邸所建。嘉慶四年(1799)正月,小沈陽病逝,四月,“將小沈陽之家賜於王永利,為清代壹郡;把的花園賜給了成親王,作為他的永久住所。
鹹豐元年後,因清親王之孫世襲降輔國將軍,調至原大學士齊山在定福街的府邸,原宮由內務部收回,後於鹹豐年間賜易。作為府邸,稱為恭王府。
1921年,恭親王?溥儀的孫子,?溥儒()將宮和花園抵押給天主教會,後被輔仁大學買下作為校舍,後成為北師大和中國音樂學院的校舍。恭王府大樓曾被北京空調機器廠部分占用,於1980年代退役..從1996到10,恭王府花園壹直作為旅遊景點供市民參觀。2008年8月20日,修復後的恭王府全部對外開放。
建設
恭王府由壹座宅邸和壹座花園組成。南北長約330米,東西寬約180米,占地約61120平方米,其中豪宅占地32260平方米,花園占地28860平方米。
恭王府在南面,花園在北面。宮殿和花園被壹個高高的後蓋建築隔開。
恭王府分東西三路,由四個以上的院落組成,後為兩層後蓋建築,長160米。
恭王府花園也分三路。中間是西門、獨樂峰、蝙蝠池、安善堂及其左右附屬堂、明道堂、地華軒、夫子碑、邀臺、蝙蝠堂。東路是義身掛的花門,大劇院樓,八角院,西路是湖中央的亭子。此外,還有龍王廟、關羽、妙香閣、劉備閣和藝術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