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業受影響較大。
從事外貿物流工作的陳驍最近很煩惱。因為他有大量的美元作為業務結算工具,所以幾乎每天都在擔心匯率的變化。看到美元快速貶值,他慌了。他說,如果匯率達到6.5%左右,像他這樣的外貿小企業可能會瀕臨倒閉,他希望能順利度過這壹關。
和壹樣,在上海做箱包進出口生意的吳先生這幾天也在為人民幣升值跑銀行。由於他的公司預計在6月底收到40萬美元的貨款,如果之前人民幣匯率升值1.5個百分點以上,粗略計算匯率調整可能會讓吳先生損失至少幾萬元。
匯率的加速變化讓人緊張,尤其是出口型企業。隨著人民幣加速升值,美元加速貶值,壹些外貿企業處境尷尬。
使用匯率對沖工具
相關專家表示,匯改前,人民幣匯率長期相對穩定,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觀念淡薄,對匯率對沖工具了解不夠,限制了其對對沖產品的使用。
壹方面,企業缺乏專業知識和人才。在傳統的經營理念下,壹些企業的財務人員對國際金融市場動態不敏感,對各種金融衍生品知之甚少,影響了匯率套期保值工具的使用。
另壹方面,壹些企業長期以來匯率避險意識淡薄,尤其是壹些國有企業,經營理念沒有完全轉變,往往將匯率風險歸咎於政策因素,缺乏主動避險意識。
專家指出,為了有效應對人民幣升值可能帶來的出口變化,有實力的企業可以通過建立自有品牌、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等長期發展策略來規避匯率風險。大多數外向型企業不妨采取壹些技術交流的方式來“自救”。目前企業可以使用的匯率對沖手段主要有:貿易融資、改變貿易結算方式、提高出口產品價格、改用非美元貨幣結算、提高內銷比例等。企業可以使用的主要金融產品包括:遠期合約、貸款套期保值、互換套期保值、平衡負債、外匯期權、保理業務等。靈活運用匯率避險工具可以在壹定程度上降低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的不利影響。
比如像吳先生這樣做箱包進出口生意的,沒有任何外匯保值的企業不在少數。對於進出口企業來說,由於收入和支出的幣種、期限和金額不匹配,隱藏的匯率風險將直接導致支付成本、收入核算和財務預測的不確定性。因此,控制匯率風險是各類有外匯收支需求的企業實現保值和盈利的首要任務。
據了解,隨著人民幣升值和新匯率制度的完善,越來越多的出口企業到銀行咨詢遠期結匯等業務,希望通過銀行理財產品固定自己的財務成本。目前,商業銀行已推出遠期結匯業務,幫助企業規避外幣與人民幣的匯率風險,改變企業因未保值而存在潛在損失的局面。
警惕海外利率的波動
除了人民幣升值對企業效益的影響,海外利率的波動也是企業需要面對的風險之壹。例如,在美聯儲前兩年連續加息的情況下,美元利率壹直在上升。讓很多持有長期美元債的公司面臨市場風險。按照市場慣例,企業壹般持有浮動利率貸款,對應的基礎指數往往是國際市場上的LIBOR利率。壹旦美元加息,LIBOR利率也會相應提高,這意味著企業的貸款成本也會相應提高。
而銀行有多種對沖工具供企業選擇,常見的是利率互換。
通過這壹交易,企業可以將原來的浮動利率貸款變為固定利率貸款,從而避免美元在加息過程中可能增加的貸款成本。此外,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完善,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市場判斷,在基礎利率互換交易中加入壹定的結構性條款,以鎖定貸款利率,降低財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