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與朱仁民90年代末的島嶼歸屬不同,中國擁有私人島嶼的“島主”越來越多,中國對私人島嶼歸屬的政策也越來越規範和細致。很多人都渴望擁有壹座私人島嶼,但真正擁有自己的島嶼卻不是那麽簡單。擁有壹家設計公司的朱仁民是中國第壹批擁有私人島嶼的島主之壹。他非常不安。房地產開發商的填海計劃已經慢慢地把他的天然島嶼和大陸連接起來了。“這根本不是按照計劃做的。現在我得到處跑,讓有關部門重視這件事。”1996年,朱仁民獲得與舟山島相鄰的“蓮花島”。當地縣政府希望通過朱仁民對荒島的改造來推動當地開發區的建設,所以該島原本是免費送給朱仁民的,他享有40年的開發權。13年後,朱仁民先後在蓮花島投資2300多萬元,把它從壹個不毛之地變成了家喻戶曉的環境藝術,然而蓮花島卻成了朱仁民的壹塊心病。與當地政府和開發商的不愉快經歷,讓他們不看好小島的私有制。“如果妳沒有6543.8+0億美元,就不要‘玩’私人島嶼,否則妳會買到無盡的苦難。”
與另壹位私人島主朱仁民不同,曾經擁有壹家包裝制造公司的浙江商人陳明建的生活相對舒適。他在千島湖的這個半島上度過了壹年中的大部分時間。2000年,他投資幾十萬從當地生產隊手中租下小島,租期50年。從那天起,陳明建開始投入到這個荒島的建設中。然而,沒完沒了的建設計劃也讓陳明建付出了無數的時間和財務成本。
廣西番島島主裴,是廣西第壹代島主。1995年,因養殖需要,他租了壹個100畝的海島及其附近海域。商業是他的第壹目標。當然,繁殖之後,吹海風,看夕陽成了他唯壹的記憶。“直到2009年,在其他島主的介紹下,我租了壹個湖島,租了50年,才真正開始玩島。雖然只有60英畝,但有壹個小海灘和幾塊奇怪的石頭。我建了壹個小木屋,經常在沙灘上和信佛的人聊天。還有壹群島內圈的朋友,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壹起談論生活和島嶼。。。。"作為國學大師南的學生,裴與老師相處的時間並不多。老師在國慶節前離開了他們,他壹直很難過。
中國島主聯盟創始人董琳是加蘭島和中國的第壹代島主。他從65438到0999投資海島,癡迷海島。用他的話說,這個島是我的妻子。林道柱在中國有20多個島嶼。他在自己的嘎蘭島上建了壹個茅草屋,像個小農舍。而他的別墅建在半島上,全是用大石頭砌成的。他稱自己的怪異別墅為石屋。石屋冬暖夏涼,是島主們經常壹起聊天的地方。石屋門口有兩個平臺,壹個用來觀景,壹個用來練習水上高爾夫。
與國外健全多樣的海(湖)島租售機構相比,我國房地產中介在這壹領域的業務簡直是空白。專業“導購員”的缺乏,使得中國第壹代島主在買島或租島時非常盲目。他們中的許多人壹開始沒有估計到購買或租賃壹個島嶼的成本與改造它的成本相比實際上只是很小的壹部分。
2008年6月5日至2月,國家海洋局發布了促進我國海島發展的十項政策措施,業內簡稱“十海”。許多專家認為,“十海”將“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引發新壹輪私人島嶼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