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在珠三角形成的國際供應鏈引導了中國在深圳、廣州等中心城市的現代服務業集群,引領中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目前珠三角物流業發展現狀:擁有全國最大的港口群,是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重要基地和集散地。大量貨物通過港澳進出口,進出口的物流運輸基本都是以集裝箱方式由陸路到海路完成。國內貨物配送占總貨運量的大部分,其中時效性高、中高附加值的輕工產品占主要地位。目前國內物流的主要運輸方式以公路運輸為主,而鐵路運輸占壹定比例。航空貨運、郵政包裹、快遞等物流業務中,貨物價值高、到達時間短,形成快遞網絡。在整個珠三角地區,物流業逐漸多元化,形成了以公路、港口運輸為主,鐵路、航空為輔的物流運輸體系。
全球出口貨物總量的50%集中在東南亞和華南地區,其中50%集中在珠三角地區,依托廣州、深圳、珠海等13大中城市,經濟基礎雄厚。以下是珠江三角洲的優勢
首先,珠江三角洲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加工區。制成品的國際貿易大部分是通過集裝箱運輸完成的,珠三角自然成為我國集裝箱進出口的主要地區。2005年,深圳、廣州、珠海、中山等珠三角地區港口年吞吐量超過15萬標箱,約占全國的壹半。預計到2010年,珠三角產生的外貿集裝箱進出口量和內地省份通過珠三角地區港口進出口的外貿集裝箱總量將超過3000萬TEU。可見,珠三角地區的集裝箱產量及其運輸市場規模是相當巨大的。
二是珠三角有便捷的立體交通網絡和廣闊的經濟腹地。珠江三角洲形成了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廣深、廣佛、佛開、深汕、何江、姜鐘、朱江等高速公路將珠三角連成壹個整體。鐵路建成了衡廣復線和廣湛、廣梅汕、廣深、京九線,形成了縱貫南北、橫貫東西的三縱壹橫省內網和三條省內通道,交通十分便利。同時,珠三角的河流連接著深圳港、廣州港和其他幾十個內陸小港口,為珠三角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水路。水運也可以通過西江延伸到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省份。廣州、深圳、珠海開通國際國內航線100余條,香港機場接管珠海機場運營,機場優勢更加明顯,珠三角形成了廣闊的經濟腹地。
三是具有現代物流理念的企業發展迅速。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電子商務迅速興起。傳統的儲運企業正在依托原有的設施、客戶、業務基礎和業務網絡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壹些大型生產企業集團成立了專門的物流部門。具有壹定技術水平和經營規模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也迅速崛起,地理信息系統、全球衛星定位、無線通信和網絡技術在物流和供應鏈管理中得到應用;物流配送中心也有壹定發展,國有、民營、外資物流企業共同發展。
制約因素包括基礎信息缺乏、數據收集困難、標準不統壹、信息與業務管理脫節、物流信息交換共享機制不完善、物流監管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物流信息服務業法規、制度和標準建設滯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