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幸福是怎麽來的?

幸福是怎麽來的?

記得小時候看到壹無所有的人整天都很開心,覺得不可思議。後來,當我有了自己的車,我驚訝地看到路上歡快的騎車人。後來聽人說:我寧願在自行車上笑,也不願在奔馳裏哭。我壹直在想:幸福是什麽?什麽是幸福的生活?

幸福是壹種滿足感。是人們對自己努力取得的成果的滿意。心理學家認為,幸福包括四個維度:投入、意義、滿足和快樂。在這裏,如果妳投身於壹件有意義的事情,並得到理想的結果,妳會感到快樂,而滿足感是在和自己這樣的人比較後產生的。“比上壹個少,下壹個多”人們常說“知足常樂”,這種“樂”就是幸福。

前陣子看了壹部野外探險片《走進野外》,裏面講的是探險者每到壹個地方,在極端條件下解決了自己的生存危機(吃喝住)後,會覺得很舒服,享受壹會兒泡樹葉當咖啡的生活。這是壹種幸福。從這個角度來說,快樂是隨時隨地都可以產生的。

如果以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為參照,即使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我們也會有壹種短暫的幸福感,就像上面提到的《到野外去》中探險者的感覺壹樣。這個探索者的生理需求並不是真的壹勞永逸的解決,只是很短的壹段時間,他也可以有片刻的快樂。

安全需求的滿足也是如此。沒有人生活在保險箱裏,也沒有絕對的安全。比如在戰爭的間歇,士兵也會有片刻的放松和愉悅。

社交需求是人的社交需求。如果壹個人能和周圍的人保持良好的聯系,正常的交流信息,得到他們的友誼和支持,他也能相對的得到滿足。

尊重需求是人類的高級需求。人是壹種非常社會化的動物。在與人的交往中,壹個人能夠得到周圍人的認可和尊重,內心也會產生價值感,這也是壹種幸福感。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的最高精神需要。它的實現說明人的價值得到了最好的體現。當壹個人處於自我實現的狀態時,他的所有生活需求都會處於滿足的狀態,這應該是最能產生幸福感的時期。

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與物質條件密切相關,它們的缺失影響著人的幸福感的產生。但這也是相對的。有的人物質條件豐富,卻感受不到幸福;有些人物質上相對貧乏,但卻充滿了快樂。這就是“在寶馬裏哭,在自行車裏笑”的道理。

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是人的心理需求,其滿足程度與幸福感密切相關。它表明了人們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受尊重的程度。但也是相對的。如果不能真正理解尊重的意義,就會誤以為地位是尊重的根源,陷入不擇手段地追求地位,忘記了“人格”是尊重的基礎。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的價值的最高時期,應該是快樂而持久的。但也有人患上了“抑郁癥”,自殺了。許多名人,如香港電影明星張國榮,自殺了。

這樣,幸福就沒有了標準。在人生的各個階段,人的任何層次的需求都會產生幸福。但這不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在於人的思維,在於對自身需求與滿足關系的認識。壹個人無論在哪裏,只要正確對待自己和環境,選擇最有意義的生活方式,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貢獻,就能找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就是幸福。